2009年11月2日 星期一

從紫蘇說起


香港得天獨厚,以其所處優越位置,吃的東西從全世界各地湧進來,幾乎沒有什麼食品是買不到、吃不到的;其中的限制,主要只在於時令。以大閘蟹為例,由我有記憶至今,每年必隆重登場,愛吃它的人從來不會失望,而且從衞生角度看,賣這東西的店家都頗有秩序,一隻隻蟹,整齊地放在冰箱裏,單憑賣相,已可令人放心。有人說,現今的大閘蟹素質,比較從前的大大差了,因為用的飼料不對。這裏面的道理說不清楚,內中不免有流言,既有人在傳,也有人在吃;只不過,大閘蟹是「明星」,總會遭受到一些特殊的批評。老實說,病從口入,吃進肚中的東西,必須小心選擇和處理,大閘蟹亦不能例外。吃之前,須小心檢視,死蟹絕不能吃,再洗刷乾淨,蒸的時候放進一些紫蘇葉,這些程序都是免不了的。為什麼用紫蘇?《金匱要略》〈禽獸魚蟲禁忌並治〉以紫蘇為治食蟹中毒之方。

紫蘇含豐富礦物質,在中藥中,被視為有疏散風寒、理氣和中之功。日本人將紫蘇入饌,在刺身及天婦羅中都有用到它;紫蘇也是日本京都七味粉原料之一。以中醫的理論看,病邪(風、寒、濕、熱)傷人,一般都先出現表徵。《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臟,治五臟者,半死半生也」。在「邪氣輕淺」之時,可用「解表法」,使「邪」以肌表而出。解表的方劑之一,包括有「香蘇散」,能理氣解表、溫中行氣,主治外感風寒、內有氣滯、形寒身熱、頭痛無汗、胸脘痞悶、不思飲食;其中各成分,以紫蘇為主(君),輔以香附(臣)、陳皮(佐)、甘草(使)。

從西醫的角度看,「胸脘痞悶、不思飲食」是抑鬱病的徵狀。在日本,香蘇散這漢方(Kampo)本來已是用以抗抑鬱。上個月,日本北里大學學者報道,發現了香蘇散抗抑鬱的機制。腦組織有一個部分叫海馬迴(Hippocampus),其中的齒狀迴(Dentate Gyrus)負責分泌一個食欲素(Orexin)。一個人在抑鬱時,齒狀迴細胞分泌食欲素分量大大減少,也就茶飯不思了。香蘇散能抑制抑鬱對「食欲素細胞」的負面影響(Biol. Pharm. Bull, Vol.32, pp.1716-1722),憑的正是其中的紫蘇。

一組在日本大田原市國際醫療福祉大學的學者,發現紫蘇內一個叫「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的成分,也能產生寧神(Anxiolytic)的作用(Nihon Shinkei Seishin Yakurigaku Zasshi, Vol.28, pp.159-167)。原來,迷迭香酸可以促使齒狀迴的細胞增生(Biol. Pharm. Bull, Vol.31, pp.1376-1380);細胞多了就能分泌更多「腦衍生神經榮養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簡稱BDNF(Chin. Med. J., Vol.122, pp.1564-1569)。BDNF對神經系統非常重要,在學習、記憶、邏輯思考、情緒方面,有一個關鍵性的作用。西醫用鋰(Lithium)來治療抑鬱,其中的道理,也是在於增加BDNF(Mol. Psychiatry, Vol.14, pp.51-59)。

2009年8月31日 星期一

經濟不景,口味也變


不知道是否跟情緒有關。每當感到鬱悶,都對甜品極度苛索。深夜十一、二時都控制不了對巧克力雪糕的強烈欲念。已經很努力去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例如看書呀,上網呀,寫稿呀,但偏偏在書上、在電腦熒光幕前,都會浮現出一杯杯美味雪糕,向我施以魔鬼引誘。終於不得不向欲望低頭,衝進廚房拿雪糕吃。有時候連續吃了幾個晚上,罪惡感很大,每次吃完都跟自己說,不要再買了,不要再這樣吃了,但第二天已經急不及待去入貨。沒有長出二百磅的脂肪,真的應該感激我父母的不胖基因。

英國《每日電訊報》的報道指出,向來都有研究認為,人在壓力之下或者情緒不穩時,會吃一些「舒緩食物」(comfort food),即是那些每次吃了都會感到愉快的食物。舒緩食物通常是比較高卡路里的食物,而且多數是一些陪伴我們成長的零食、家庭小菜,或者熟悉餐廳中的至愛食品。它們可以令我們緬懷昔日美好時光,所以治療作用在心裏,而不獨在口中。正如有人每天要吸煙、喝咖啡,都是屬於舒緩食物。

不過最新研究卻指出,當人們的生活面臨重大轉變,思緒感到不安和混亂時,反而會選擇一些平日少吃或者新口味的食物。南卡羅萊納州大學市場系做了一項實驗,他們要求受試者為兩個模擬人物—其中一人生活穩定,另一人即將有重大轉變—選擇兩種薯片,一種是美國很流行的薯片,另一種是英國的怪味薯片。大部分受試者都為生活穩定的人選了流行薯片,為有轉變的人挑怪味薯片。之後研究人員再要求受試者寫出他們人生中最大的兩次或者八次重大轉變(可以是好或壞的轉變),然後要他們挑選兩種薯片中的一種。結果顯示,生命中愈多轉變的人,愈喜歡選擇怪味薯片。研究人員再進行非食物測試,結果都一樣。經歷多重轉變的人傾向下載新歌曲,看新電影。生活穩定的人則喜歡聽喜愛歌手的歌,看已經看過的舊電影。研究人員解釋,面對改變時,例如經濟不景、轉換工作等,人們會有心理準備去接受不同以往的生活模式,所以會比平日開放,也更願意破舊立新,摒棄一些固有習慣,於是更有勇氣接受新事物和新經驗。

2009年6月19日 星期五

歷史何用?

早前有人說過,既成歷史,記來為何?這個問題不易回答。亦有人說,事隔多年,應該向前看。持這個態度的,相信亦大有人在。是的,隨着時日,不少人已經淡忘,即使是有記憶,評價可能有所不同,即使意見依舊,但人始終是有理性的動物,人性只是介乎神性與獸性之間,生活的壓力比生命的尊嚴,有時候的確來得更迫切。問題是,我們同樣接收到應該飲水思源的教導。這樣說來,讀歷史究竟有何用?

仿自然科學的鐘擺

不禁翻開買了一段日子未看的書,美國革命史專家Gordon S. Wood在2008年推出的著作The Purpose of the Past: Reflections on the Uses of History,書中輯錄了近幾十年他在《紐約書評》和《新共和雜誌》等刊物的部分評論文章。學術界愈來愈專門化,只寫着重技術細節的文章以爭取同行的認同,在各種學科也有類似情況,歷史學也不例外。然而,作者認為,為大眾而寫的知識文章,亦有其價值,而不經不覺,多年以來寫下的,就像對歷史學這門學問的演變的一個紀錄,其個人觀點就像帶讀者走過各種思潮的旅程。

自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歷史學界出現了一股新力量,從以往以政治大事件為主題的大敍事寫法,故事背景盡是王侯將相精英貴族大人物,改為描寫更多貧窮人家、受壓迫者、未能發聲者的人生百態,以社會史的角度,寫各種人類行為的現象。引起這一點的,當然跟社會科學模仿自然科學的趨勢有關。模仿自然科學的壓力,在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一直存在,歷史也不例外。

傳統上的大敍事,飽覽典籍文獻,旁徵博引,氣派宏大,卻難免引用別家之說較多,不可能真正做到對題材有極深入的調查研究。相比之下,微觀史沒有那麼大的野心,集中在別人以為很瑣碎的事情上,但起碼真正做到有足夠調查研究便有發言權,在一個小題目上成為專家,而且崇尚使用各種統計資料,最直接的是研究經濟發展、生育率、結婚率、死亡率等。

其他題材則可以從文化史的角度去處理,連人們生活中較為隱密較少啟齒的題材,例如性關係等,也自然成為研究對象,其他較易入手的,更是多不勝數,近年坊間不少閒書講不同瑣事的歷史,相信讀者不會感到陌生。

後現代加相對主義

事實上,歷史研究的取向也有其時代背景,以這股學風來說,除了模仿自然科學之外,更與六十年代興起的民權和女權運動相配合,而往後多年歷史學界在奴隸和女性的歷史題材,有明顯的成果出現。

也許事物的發展除了似是鐘擺,由一個極端走到另一極端。又或者,更像黑格爾和馬克思所說的正反合和辯證發展。說起馬克思,不能不提,上世紀流行的社會科學思潮,往往影響歷史研究的理論架構,當中曾以馬克思和佛洛伊德等人的思想為首,思想文化只為宣傳工具,為階級利益服務的說法,大家早已耳熟能詳。而自從七十年代起,則是法國知識分子如德里達和傅柯等人帶動的解構和後現代思潮。後現代風潮所到之處,像狂風掃落葉,原有的東西都有被破壞推倒之虞。

後現代加上相對主義,再加上基於目前的各式社會科學理論,可以說是歷史研究的大災難。後現代思想把歷史文本解構再解構,支離破碎少不免。知識分子中極為流行的相對主義,認為沒有真假對錯可言。至於其他社會科學,各有理論,大家爭相嘗試在過去找出支持這些理論,而並非對過去的真相如何有興趣。

在這種風氣之下,歷史不外乎只是說故事而已。你有你說你的故事,我有我說我的故事,並沒有哪一套較真或較好。把這種傾向推到最極端,自然令人覺得,歷史不就是小說嘛。結果是,真的有歷史學家嘗試寫小說,不幸地,作品被一眾圖書館分類為歷史。過去,歷史學一直強調和尊重對過去事件嚴謹求真的態度,如今蕩然無存。

在這個問題上,作者一方面明白所有這些都有其歷史發展的背景,但同時持有批評的態度。明顯地,他明白以往以政治史為主流的大敍事,有其不足之處,但發展至今天,完全由沒有方向的專技式瑣碎題材,又或者說歷史而不顧事實是否如此,在過去事件中各取所需地為現存理論服務的取態,卻是大為不妥當的。

事實上,這一點正是作者所強調的。由於歷史事件總是由各種成因有其背景而引起,跟一時一地的特點有關,未必很容易歸納出社會科學所要求的發展規律,故此未必是初學者所說的能夠提供什麼教訓。有時候,反而是汲取了這次教訓,卻又得到另一次教訓,避無可避。歷史不能夠簡單重複,不是自然科學,但卻有其獨特價值,就是讓人有所謂歷史意識,了解自己和自己身處的社會是怎樣演變出來的。

歷史意識,道德抉擇

誠然,有了這種認識,不等於可以像社會科學般聲言能夠操縱人類行為和改變未來。相反,讀歷史讓人從思想上設身處地體會到過去之所以為過去,是可以跟現在我們的觀點大為不同的,故此將來也大有可能是一個很不同的將來。如果要說歷史的用處,以上這一點,正是科學所不能提供的。

作者說得好:「意識到歷史過程的悲劇性,不等於就是悲觀的,亦不否定個人為其行動的責任,事實上,讓人意識到本身環境如何局限他們,這種歷史意識反而讓真正的自由和道德抉擇和智慧成為可能。」

當然,人是幸運的,痛苦記憶短過快樂記憶,否則難以生存下去。更何況,人可以選擇忘記!有人說,人最大的煩惱是記性太好,如果什麼都可以忘掉,以後的每一天將會是一個新的開始,多開心!他們甚至想像,有種酒叫「醉生夢死」,喝上便可忘憂。然而,如果真有這個希望的話,不好意思,其實醉生夢死只是一個玩笑,愈想忘記,反而記得愈清楚。人生有多少個十年?看你說的歷史有多長。

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

噪音令我們失去毅力


想像一下這樣一個景況:你在一間城中熱門的時尚餐廳訂了位子,準備跟你心儀的異性燭光晚餐。時間到了,她出現在你眼前,穿得艷光四射,令你神魂顛倒。你準備好的台詞和笑話,即將大派用場—可是,就在這浪漫時刻,餐廳外面的馬路傳來一陣陣響號聲,打斷了你的甜言蜜語。不要緊,待會再來。三數分鐘後,你再重新演繹你的一往情深。誰知道,鄰桌客人因為侍應生送來錯的食物而大聲投訴,罵個不休。同時,外面的車龍又再接二連三地響號,害得你太陽穴上的青筋不住地彈跳。結果,你無法集中精神說你預備要說的笑話,也失去哄她開心的動力,加上你好像感覺到她也開始被周遭環境弄得有點煩躁,你的壓力指數不斷上升。最後,你們度過了一個不算愉快的晚上。

生活在大城市,難免會遇到類似受外來環境因素影響我們情緒的情況。即使不是發生在你悉心安排的美好約會那麼倒楣,但是在日常工作、上學、休息時,隨時會遇到意想不到的騷擾,而令我們失去耐性。美國環境心理學家兼社會生態學家Daniel Stokols在他編著的Perspectives on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環境與行為的透視》)中提到一個研究,兩組受試者分別要在不同的實驗室中進行文字校對以及拼圖遊戲,在受試期間,實驗室會間歇性地播出一些斷斷續續的不同吵耳聲響。其中一組的受試者,可以在每次聽到聲響時立即按下按鈕,停止那個錄音播放,另一組則完全無法停止惱人聲響的播放。雖然研究人員事先跟第一組受試者聲明,非必要都請勿停止那錄音,但在實驗過程中,絕大部分有能力控制聲響的受試者都會運用這個特權。至於兩組人的校對成績,一直受突如其來聲響騷擾的一組,比另一組多出了百分之六十的錯處,而且很快便放棄拼圖遊戲。他們在試驗期間,血壓、皮質醇、腎上腺素等亦急速上升。證明間歇性出現而斷斷續續的噪音對我們生理心理都有影響。這種經驗我屢試不爽。皆因我有「樓上裝修命」,無論搬到何處,樓上樓下左鄰右里都輪流裝修。每次聽到電鑽聲,我都開始行為失當,不斷幻想自己變成殺人狂魔。

噪音令我們失去毅力


想像一下這樣一個景況:你在一間城中熱門的時尚餐廳訂了位子,準備跟你心儀的異性燭光晚餐。時間到了,她出現在你眼前,穿得艷光四射,令你神魂顛倒。你準備好的台詞和笑話,即將大派用場—可是,就在這浪漫時刻,餐廳外面的馬路傳來一陣陣響號聲,打斷了你的甜言蜜語。不要緊,待會再來。三數分鐘後,你再重新演繹你的一往情深。誰知道,鄰桌客人因為侍應生送來錯的食物而大聲投訴,罵個不休。同時,外面的車龍又再接二連三地響號,害得你太陽穴上的青筋不住地彈跳。結果,你無法集中精神說你預備要說的笑話,也失去哄她開心的動力,加上你好像感覺到她也開始被周遭環境弄得有點煩躁,你的壓力指數不斷上升。最後,你們度過了一個不算愉快的晚上。

生活在大城市,難免會遇到類似受外來環境因素影響我們情緒的情況。即使不是發生在你悉心安排的美好約會那麼倒楣,但是在日常工作、上學、休息時,隨時會遇到意想不到的騷擾,而令我們失去耐性。美國環境心理學家兼社會生態學家Daniel Stokols在他編著的Perspectives on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環境與行為的透視》)中提到一個研究,兩組受試者分別要在不同的實驗室中進行文字校對以及拼圖遊戲,在受試期間,實驗室會間歇性地播出一些斷斷續續的不同吵耳聲響。其中一組的受試者,可以在每次聽到聲響時立即按下按鈕,停止那個錄音播放,另一組則完全無法停止惱人聲響的播放。雖然研究人員事先跟第一組受試者聲明,非必要都請勿停止那錄音,但在實驗過程中,絕大部分有能力控制聲響的受試者都會運用這個特權。至於兩組人的校對成績,一直受突如其來聲響騷擾的一組,比另一組多出了百分之六十的錯處,而且很快便放棄拼圖遊戲。他們在試驗期間,血壓、皮質醇、腎上腺素等亦急速上升。證明間歇性出現而斷斷續續的噪音對我們生理心理都有影響。這種經驗我屢試不爽。皆因我有「樓上裝修命」,無論搬到何處,樓上樓下左鄰右里都輪流裝修。每次聽到電鑽聲,我都開始行為失當,不斷幻想自己變成殺人狂魔。

2009年4月8日 星期三

眼見為淨

眼見為淨

在海邊,天氣好的時候,海浪慢慢地湧向沙灘,接着退下去,周而復始;近水邊的都是細砂,被往來的浪掃成一大片平面。趁浪退的時候,在沙上放一塊比砂粒稍大的小石子。浪再次回來,扁平的水,一路向岸的方向伸展,不疾不徐,逐漸靠近石子,碰到它。水先是繞着石頭兩邊向上走,然後圍着它,隨之而來更多的水,把它淹沒;小石子像是被吞噬了。浪還是往上爬;浪花過後,可以清楚看見石子在水中,被水力推得有點搖晃。接着,浪開始住回走,慢慢地退向海中,小石子再次被水力帶動,只是方向不一樣,在下斜的平沙上,再也站不住,隨着浪往下滾,被水帶着走,一轉眼已被水吞走。

中學時讀生物課,第一個接觸到的課題是變形蟲。這是一個單細胞生物,極為原始,但具備所有最基本的生物本能,例如「進食」。變形蟲進食的方法,好比上述浪花吞沒小石子,用自己的身體,將獵物圍着,然後整個包起來,透過外膜,逼入自己身體中,然後將其消化。在人體免疫系統中的巨噬細胞,也是用這方法吞噬一些外敵和體內的垃圾,例如瘀血;不同者,巨噬細胞並非藉此進食。

昨天談到「飛蚊症」,患者眼中能看到有陰影物體浮動,如同蚊子在眼前飛舞,可以是點狀、條狀、網狀,一個或數個一起出現。絕大多數的飛蚊症並不影響正常視覺機能,但不是說可以置之不理,因為若有大量黑影出現,或淚水分泌過多,或有畏光、疼痛、視野缺損等現象,可能是嚴重眼疾的先兆,對一些有高度視覺不良、糖尿病及高血壓等患者而言,尤其不能掉以輕心。「飛蚊」來自眼玻璃體(Vitreous)中凝聚沉澱的蛋白質;蛋白質何以會凝聚沉澱?因為玻璃體中出現了大量的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s)。為什麼玻璃體內會無端端出現氧自由基?原來,每當有光線射上視網膜,光會透過視網膜細胞中的一個叫Lipofuscin的色素,造出氧自由基(Exp. Eye Res., Vol. 79, pp.313-319;J. Biol. Chem., Vol. 280, pp.21061-21066)。這些蛋白質也可算是垃圾,但巨噬細胞並不能將其清除,因為眼睛是一個免疫禁區,從來不會讓免疫細胞進入。眼睛內滿布一個叫FASL的蛋白質;對免疫細胞而言,這可算是「地雷」。巨噬細胞身上有一個蛋白質叫FAS,若FAS碰上FASL,可以令巨噬細胞自滅(Apoptosis),也就是自己殺死自己(Science, Vol. 270, pp.1189-1192)。那麼,該怎樣去拆解?可藉一些補健食品,例如花青素(來自藍莓子)和葉黃素(來自西洋菜)。花青素和葉黃素都有抗氧化作用,不但能防止飛蚊,更可以慢慢地把已凝聚了的蛋白質「還原」,回復一絲絲的狀態,重新溶回玻璃體的水中,從而令飛蚊消失。

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色白花青的錦鯉躍然在碗底/臨摹宋體落款時卻惦記着你/你隱藏在窰燒裏千年的秘密/極細膩猶如繡花針落地/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你/在潑墨山水畫裏/你從墨色深處被隱去」。台灣作詞人方文山為周杰倫所寫的《青花瓷》其中兩段,已經包含了青花瓷的一些歷史和特色。

瓷器,根據吳仁敬和辛安潮合著的《中國陶瓷史》,是發明於漢朝。在漢朝以前,連「瓷」字都尚未出現。漢朝因為交通發達,跟羅馬以及東歐一些國家都有貿易來往,所以傳入了青、灰、黑等釉色。及後更出現了瓷場(在浮梁縣),燒製最早期的瓷器。到了唐宋時代,製瓷技術已經漸趨成熟。不過真正令瓷器發揚光大,出現舉世聞名的青花瓷,是在元朝。

蒙古人統治中國的九十八年間,大部分時間都廢除了科舉。對於那些十年寒窗苦讀,就是為了考取功名,可以中個狀元,娶個公主的讀書人來說,沒有科舉,無疑是把他們那個知識能改變命運的夢想徹底敲碎。於是,不少讀書人為了生計,便要出外找工作。由於他們能文擅畫,一些製瓷商便要求他們在瓷器上畫複雜的工筆畫。加上當時海外貿易發達,一種從波斯進口的「蘇麻離青」,令藍色更為濃艷。這些配上以艷藍勾勒中國畫的白瓷,瞬間成為外國商人一見鍾情的器物,當時青花瓷外銷國便有五十多個。青花瓷製作到了明朝,更達超凡水準。永樂、宣德、成化時期的青花瓷,分分鐘可以在拍賣行以一、二千萬出售。

我的考古筆記提醒我,上等瓷器的標準是「白如絹、薄如卵、清如磬、明如鏡」。而好的青花瓷,藍色應該愈藍愈好,畫作必須清晰,瓷底要夠潔白,瓷器本身還要輕。

青花瓷還有一個民間傳說:元朝時一個名叫廖青花的女子,因為想替未婚夫找到能畫在瓷器上的優良顏料,便冒着嚴寒上山。幾經艱辛找到了石料,可惜身體卻冷僵。後來她的未婚夫找到她的屍體,並把石料帶回鎮上努力鑽研,終於製成了艷麗無比的青藍色。為了紀念未婚妻,這種瓷器便稱為青花瓷。就像歌詞裏「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一樣淒迷。

2009年4月2日 星期四

想找好男人?別匆匆上床!

阿媽成日教,千萬不可以在第一次約會就跟男孩子牽手接吻上床。她說,太早讓對方為所欲為,對方會看不起你。我一向尚算聽教聽話,所以初戀只維持了二十八天半就玩完了。原因是我在這二十八天半內,既不讓對方牽手,也不肯跟他接吻,上床更不必說了。我們去逛宜家傢俬,我也刻意避開床上用品部,免得對方胡思亂想。結果他責怪我「吊高嚟賣」,很快便變了心,轉移目標愛上了我們經常光顧的一間餐廳的美少女侍應。理由極充分,因為她第一次跟他上街,就跟他牽手接吻了。我一直暗暗埋怨是媽媽的教誨毀掉我的初戀。

最近我才發現,原來媽媽又是對的。連外國科學家都撑我阿媽的理論,就是「想找好男人,必須拖延交配期」。

今年一月,由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及倫敦大學政經學院(LSE)的科學家以「博弈論」(Game Theory)研究男女關係,證明若然女方在男方求愛期期間,把上床這件事拖延,會有更大機率找到好的伴侶。因為,一個肯為守身如玉的女方繼續等下去的男人,而不會在這段時期外出偷食的,就很大機會是好男人。這群科學家以博弈論解釋這項研究:男女雙方可被視為博弈的兩方,在博弈行為上,由於大家都有自己一套盤算,以及自定目標中要取得的利益,所以必須在博弈期間不停考量對方各種行動的可能性,從而為自己的下一步行動作出應對性修改,以求找到對自己最有利的方案。

那即是說,當男女雙方仍處於求愛期,大家在時間、精神甚至金錢上都有付出。在這段看似被蹉跎的歲月,其實是可以令女方搜集更多關於男方的資料,包括性格、喜好、處事態度等,因而能更有效地剔除一些急色而沒耐性的壞分子。參與該項研究的華威大學醫學教授Peter Sozon指出,女方很難從男方外表得知他的為人,這種策略,雖然大家都要付出更多時間,但是好男人會因為真愛,因為想得到交配作為最後獎賞而不介意等下去。反之壞男人因考慮到自身利益而早就逃之夭夭。啊,原來如此。再一次證明,我阿媽可以做科學家。

2009年3月5日 星期四

天然進補


根據藥廠供應的資料,2007至2008年度各類藥品銷量比較,抗癌藥售出的數量高踞第一位達458億美元。排名第二的是調節膽固醇的藥,共達342億美元,其中輝瑞(Pfizer)的Lipitor佔138億。排第三名的是哮喘藥,全球銷量達307億美元,表表者為Serentide(來自格蘭素藥廠,由類固醇Flutcasone和紓緩氣管的Salmeterol合成複方)和Singulair(默克藥廠),分別賣出51億和46億美元。之後是胃藥(267億)、糖尿病藥(260億)、抗抑鬱藥(224億)和降血壓藥(216億)。很多病的起因,例如暴食、缺乏運動、環境因素等,可預先防備,遠勝罹病後才想辦法治療。也可以服用補健食品,花費低,功效往往更好。我試將一些補健食品的功效臚列出來,供各位參考。

綠茶素可以預防癌細胞的形成(Inflam. Res., 2008年10月電子優先版)、預防高血壓(J. Cardiovast. Pharmacol., Vol.43, pp.200-208)、預防癡呆(Brain Res., Vol.1214, pp.177-187)、預防肝硬化(Lab. Invest., Vol.86, pp.697-709)。洋葱素可以預防糖尿(Life Sci., Vol.82, pp.615-622)、預防骨質疏鬆(J. Cell Biochem., Vol.92, pp.285-295)、預防哮喘(Neuroimmunomodulation, Vol.13, pp.179-186)及保護視網膜(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Vol.246, pp.373-378)。肉鹼可以預防心肌衰老(Am. J. Kidney Dis., Vol.41, pp.S35-S43)、預防脫髮(Exp. Dermatol., Vol.16, pp.936-945)。白藜蘆醇可以預防腎盂炎(Life Scil, Vol.68, pp.2845-2852)、預防細胞衰老(Mol. Nutr. Food Res., Vol.49, pp.405-430)。上述者能為主要器官補健,包括心、肺、肝、胰、腎和腦。若要錦上添花,比方去斑、令皮膚嫩滑、減肥,可以分別服用桑酮、硫辛酸及山竹素。

小孩子身體機能尚好,只着眼一般補健,可在日常食譜中,加進果類提純精華,既有益亦可口。黑加侖子粉可以預防流感(Phytother. Res., Vol.17, pp.120-122)。番茄粉可以增高(Clin. Endocrinol., Vol.39, pp.193-199)。奇異果粉可以防止濕疹(J. Agric. Food Chem.,Vol.56,pp.3812-3817)。蘋果粉可以幫助腸胃機能以及通便(Nutri., Vol.24, pp.366-374)。

長者身體機能在衰退中,更應服用抗衰老補健食品。針對各種衰弱徵狀,補健食品可提供協助。若要預防老人眼黃斑症,可服用甘筍粉(Am. J. Health Syst. Pharm., Vol.65, pp.1232-1238)。聽覺退化可服用肉鹼(Hear Res., Vol.226, pp.104-113)。記憶衰退可服用綠茶素(Brain Res., Vol.1214, pp.177-187)。手足無力可服用紅景天(Bull. Exp. Biol. Med., Vol.136, pp.585-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