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忠於自己+取悅別人=幸福

2011年12月17日

占飛 忽然文化

忠於自己+取悅別人=幸福

在這個以為什麼都可以量度,什麼都可以數字化的年代,出現「國民幸福總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一類的指標,一點也不叫人感到意外。其實幸福畢竟是個人的事情,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幸福大計」。活着,就是為了要找到幸福。

對美國人來說,追求幸福,就像呼吸喝水和睡覺一樣自然,所以是受憲法保障的權利。在中國傳統下成長的人,卻往往對快樂有一定程度的罪惡感,似乎一個成大功、立大業的人,必須與苦難為伍。這套思想千百年來深入人心,「苦難」已不再是中性詞語,而是帶着一種道德上的崇高。在西方,hedonism一詞本來並無貶義,它相信的,是快樂乃善莫大焉的美德;在中文詞彙中,享樂主義卻被賦予頹廢或不道德的意味。

自由的真諦

占飛自認是享樂主義者,不會為實踐自己的「幸福大計」而向任何人道歉。當占飛還是黃毛小子的時候,所謂幸福,就是自由。我的理想生活,是戰後美國「垮掉的一代」作家凱魯亞克 (Jack Kerouac)代表作《在路上》(On the Road)描寫的發現和探險之旅 (a journey of discovery and into the unknown)。

生活應該是一場精彩的冒險,一個大膽的實驗;而只有真正自由的人,才可以張開雙手,將生命無限的可能性一抱入懷。至於什麼才是真正的自由,當然一言難盡;但占飛總覺得,天才橫溢,但毒癮甚深、死時只有二十七歲的歌手Janis Joplin那句「Freedom is just another word for nothing left to lose」(自由是一無所有的同義詞),多少說出了自由的真諦。

可是年紀漸長,又覺得真正的幸福,可能是聖誕節例必重播的荷里活經典It’s a Wonderful Life(《美好人生》,又譯《風雲人物》)的主角占士史釗活(James Stewart)所過的那一種生活。史釗活飾演的大好人佐治,為家人、朋友和社區付出所有,包括放棄要周遊列國的夢想,最後只能夠在他生於斯、長於斯的小鎮,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商人。聖誕夜,債主臨門,萬念俱灰的他準備自殺,他的守護天使突然出現,並讓他看到如果他沒有來到這個世界,多少人的生活會變得多麼痛苦和不幸。佐治於是明白自己生命的價值何在,並重拾生活的勇氣。

社會的聯繫

九巴刀那句引起廣泛共鳴的:「我想讓這個世界因為有了我,而有一點點的不一樣」,其實就是這套1947年舊片的主題。自由誠可貴,但根、友誼、親情、愛情,與社會的聯繫,以至對社會的貢獻,又何嘗不是幸福的基石?人不單不是孤島,更是群居動物(social animal)。是故,在日常生活,最能夠給人幸福感覺的活動全是社會性的,與其他人有關,例如拍拖、返教會、與同事唱K、和好朋友食飯等等。

也許幸福根本就是個高難度的balancing act,關鍵是在忠於自己與取悅別人,享受自由與尋找意義,獨處(solitude)與人群(multitude)之間取得平衡。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縱容人民 等同禍國

2011年11月19日

占飛 忽然文化


電影《天下無賊》裏,以管理大師自居的賊頭黎叔的金句「二十一世紀最貴的是什麼──人才」,所言甚是。然而再追問下去,二十一世紀最貴的人才又是什麼?答案是領袖;身居要職而毫無建樹者,不配稱為領袖,貨真價實的領袖,以果敢行動和英明決斷來證明自己的領導才能。Leadership is action, not position就是這個意思。

領導人不是要提供急救服務的醫護人員,但兩者都應該嚴格遵守那條全世界醫學院都一定會教的金科玉律──「先不要造成傷害」(First do no harm)。單是這一點,十個領導人之中至少有七個做不到;否則布殊就不會去打伊拉克,董建華不會推出八萬五,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也不會無端端想到公投。

緃縱你等於害死你

一間公司的領導人無能,worst-case scenario是公司倒閉,打爛僱員的飯碗;但一個國家的領導人無能,卻足以禍國殃民。今日困擾全球的金融和債項危機,說穿了,其實是治理危機。不管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帕潘德里歐還是羞家下台的意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他們今日的困難處境是咎由自取的,即英文的所謂self-inflicted wounds,他們管治的失敗是徹頭徹尾的領導無方(leadership failure)。

這批所謂「壞領袖」(toxic leaders)衰在哪裏?第一是後知後覺,意大利的國債高達一萬九千億歐羅,如此「大到不能救」的規模,又豈是一日之寒所能造成?一個好的國家領導人須有強烈的危機意識(vigilant)、自知之明(self-aware),以及能夠「急市民所急」(responsive)。美國的開國元勳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說過,要擁有自由,便得時時刻刻、誠惶誠恐地提高警覺(The price of freedom is eternal vigilance),其實有效管治的秘訣又何嘗不是「時時刻刻、誠惶誠恐地提高警覺」(The secret of effective government is eternal vigilance)。

橫眉冷對千夫指

第二是優柔寡斷,不敢作壯士斷臂的痛苦選擇,怕觸怒選民,任何讀過公共行政學的人都知道,民意絕非制訂和執行公共政策的唯一和最重要的考慮。市民所想跟市民所需未必一致,真正強而有力的領導,有時就是要橫眉冷對千夫指地逆民意而行,動員市民做一些他們不願意做但需要做的事情,甚至從他們自己的手上把他們拯救出來 (save them from themselves)。

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的名言「剛做完手術之後,感覺一定比做手術之前糟糕,但總不能因此拒絕做手術」,講的正是這種「給他們所需而非所想」(give them what they need, not what they want)的領導本質,這所以一個以討好群眾為己任的crowd pleaser,只有資格做政客,永遠當不成政治家。

換湯不換藥

2011年11月19日

占飛 忽然文化


領袖學 (leadership studies)是一門有關人類前途與社會福祉的大學問,在西方自柏拉圖開始已經有系統性的研究和論述,最廣為人知的是意大利政治理論家馬基維利(Nicoolo Machiavelli)的理論。馬氏認為,政治家最重要懂得順勢而為 (act according to necessity),而非無時無刻都想着如何為善(how to be good)。

在通俗的想像中,馬基維利由學者和理論家搖身一變,成為一個深懂權術和操縱之道的野心家。影響所及,就連社會心理學家設計問卷測量人格的操縱傾向時,也搬出馬基維利這個角色,將在問卷中取得高分、操縱傾向明顯的人叫「high mach」,而得分較低、比較不具操縱傾向的人則叫「low mach」。

虐與被虐

為什麼這個世界會有那麼多的壞領袖,那當然與人民逆來順受,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有關。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普通人對壓迫最普遍的反應是屈服、歸順與投降,只有極少數人會起來反抗。貪生怕死是人性,畀人壓迫還可以苟且偷安,與統治者作對在今日當然不會被送上斷頭台,但卻肯定會被社會和建制邊緣化。

於是壞領袖與人民糾纏在一種虐與被虐的關係之中,一個願打,一個願捱。壞領袖成為建制和現狀的一部分,而建制和現狀總有「自我延續」(self-perpetuating)的能力;任何根深柢固地的存在也會被說成合理。

壞領袖常常與民主結伴而行。以美國為例,人民的確有選總統的投票權,但選擇(options)卻非常有限。他們往往只能夠從兩個候選人之中作出選擇,而美國總統競選是全世界最昂貴的選舉遊戲,候選人沒有大財團和特別利益集團的支持,根本連初選的一關也過不到。所以,不管選民投票畀邊個,最後選出的都會是一個大財團和特別利益集團的代辦(broker)。事實證明,以求變做選舉承諾的奧巴馬,根本什麼也改變不了。

2011年11月4日 星期五

金庸《射鵰》與《易經》

2011年11月5日

醉一先生 易經漫談


金庸武俠小說,竟然與《易經》哲學不謀而合,年輕時讀其著作,只是「推窗望月」而已。及至年長研究了一點《易經》後,再翻讀金庸小說,才享受「亭台弄月」的樂趣。

《射鵰英雄傳》乃金庸初期成名之作,家喻户曉。不知金庸先生是否有心抑或無意?這部小說箇中主要人物的塑造,竟然具有陰陽五行的研究價值,細看其巧合處,不禁拍案叫絕。

傳统五行學說為木、火、土、金、水,分為代表東、南、中、西、北等五方位,配合了《易經》的震卦、離卦、坤卦、兌卦、坎卦等五個卦,依次塑造出:東邪黄藥師、南帝段正淳、中神通老頑童、西毒歐陽鋒,以及北丐洪七公。

人物發揮卦象五行特性

東邪黃藥師的命名,依據東方震卦五行屬木而來,因草木原為中醫藥之本源,故名之藥師。草木招風惹邪,性質難測,行為忽邪忽正,是故,黃藥師又名黃老邪。風吹竹木發出樂音,故其武器配用一根竹簫,武功也跟音律有關,稱為幻音指。

南帝段皇爺出自五行之火,火為炎上格局,火又為禮法之始,中華文化以禮為文明帝王之象,也是炎黃子孫之由來,故南方配以一位帝王背景之一燈大師;又五行火代表了心臟血脈,心手相應,中醫經絡學以手足各管六條經脈,手指統管六條經脈連貫心臟,故段皇爺就以一陽指功夫,劍指外發心血內力,脫手隔空直擊目標,創立了大理段氏之六脈神劍。

西毒歐陽鋒居西方五行屬金,金質肅殺無情,遇氧氣化而生毒素,故歐陽鋒又名老毒物,五行金之長生位是十二地支的「巳」位,巳的生肖屬蛇,歐陽鋒的武器剛好是蛇頭拐杖。

打狗棒配降龍掌,妙﹗

北丐洪七公居於北方,五行屬水,水性四野飄流,起居聚散無定,有如流浪乞丐,遂以丐幫比喻之。幫主以洪字為姓,代表洪水威猛,亦有靜如止水一面。七數在玄空飛星又稱破軍星,但卦位先天本屬水,一生破衣漂泊,洪七公取名含意上竟與術數不謀而合,更妙者其武功「降龍十八掌」中,降龍源出《易經》乾卦,乾爻以龍為代表;若求卦,必須經過十八變化過程方可取得。乾卦內藏地支「戌」,戌生肖屬狗,北方水能克制戌中所藏之五行火,因而,其武功與兵器取名打狗棒甚有道理。洪七公居北方,以及配用打狗棒和降龍十八掌,個中真昧,妙不可言。

中神通老頑童,居中宮,五行屬土,土性癡呆而頑固,又五行之土內兼藏木、火、土、金、水等各種性質,可引申為兼備東南西北各家所長,集武術精粹於一身。土分布四維,無處不在,故周伯通可以四方來往自如,名之中神通,以及取笑他為老頑童也非無道理。

好勝違常理自食其果

小說中之男女主角:郭靖代表了純陽剛健,而黃蓉則代表了純陰精靈,陰陽兩者互相推演,矛盾共存,互補長短,成就了陰陽本一體的道理。

據《易經》陰陽道理,五行無常勝,亦無常敗,華山論劍高手縱然武功蓋世也不能離開自然常規法則,最多只能超常而已。西毒歐陽鋒因求勝心切,誤練「九陰真經」而將經脈倒流,違反了大自然常規,武功令人摸不清頭路,最終弄致神經錯亂。此中道理是:若要勝常,只有反常,但是人不能求勝而反常,因為反常就不是正常。

醉曰:「五行旣相生,亦因而相克,眾生相逐,業報循環,背道求勝者,宜三思之。」

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香港狙魚族 一手好絲解千愁

2011年9月19日

劉妙賢 品味人生

只怪姜太公釣魚的形象深入民心,使「白鬚公」、「釣魚」、「悶」劃上等號,若非跟來哥、鬼爺出海,以手絲派方式釣大魚,也不知一條小小漁絲帶來如此大樂趣。

釣魚用具本來已不便宜,加上租船出海費用昂貴,可謂是高級娛樂之一。雖則如此,繁忙中產一族閒時乘着小船出海垂釣,欣賞山山水水、享受涼風送爽,時而靜思待魚上釣,時而動腦與魚搏鬥,加上有漁穫作為美食,什麼樣的都市煩惱也可拋諸腦後。

這天跟攝影師來到深井,看着眼前兩位玩了釣魚數十年的發燒友來哥、鬼爺,還有不遠處的小船與一袋漁具,問他們釣魚樂趣為何,卻又答不出所以來,但一試才知有些東西真的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小船一眼看清,不計船家可另坐三人,當中設有雪櫃一個,用來冰鮮剛斷氣的漁穫,來哥笑說︰「夏天時會自己帶多個雪櫃,冷藏飲品。」無錯,曝曬一整天確實需要凍飲解暑。雖說男子漢大丈夫不怕日曬雨淋,不過烈日當空,加上水面反光,很容易曬傷的,而小船上方那一幅帆布作用聊勝於無,「釣魚最緊要防曬,長袖長褲,寬邊帽加圍巾,全身包實不見光最好。」看着架上墨鏡兼一身布包的二人,只能說即使面前坐着的是MJ,恐怕也認不出。

出海租船費昂貴

釣魚大致分為兩派,漁竿和手絲,坐上小船的自然是手絲派,記者見用具簡單,線軸、魚鈎等,鬼爺話︰「工具須平,租船貴嘛。」現時出海垂釣一日,以朝八晚五計,本地約為千多元,大陸則為3千多至5千元不等,至於出到大海則要6千元。不過有錢租之餘,也要有相熟船家才成事,「載人去釣魚的船家,不會停在碼頭等人,要識門路才行。」相熟船家肯載之餘,也會提供漁餌,要知道漁餌要活生生用水養着,自備確實麻煩。

來哥表示本地釣魚最美的地方是機場對開的沙洲,平日也會去東涌橋底、青衣橋底附近釣「魚仔」,原來在老手眼中,一至三斤的貨色只是細魚。查實地方不是重點,正如來哥話愛釣魚者會隨着魚走,「無話鍾意什麼地方,總之邊度有魚就去邊度,最怕無魚。」當然水面上的風景也會欣賞,只不要放下漁絲後才會有心思抬頭四望。查實有魚之外,也要留意天氣,風浪大達四級以上就不能出海。

釣魚活像追女仔

老實說,三人在船上並不會順理成章變成一個墟,寧靜的才是釣魚的最高品質,別以為忍住不說話好辛苦,來哥話︰「不要以為坐着等魚上釣好無聊,都不知幾忙,一時魚鈎又被石頭纏住,忙着解圍,一陣漁絲又有動靜。」初時還以為要輕聲細語,怕聲大嚇走魚兒,誰知鬼爺無奈地說水深地方無所謂,不過記得淺水處要溫柔細語。

釣魚除了講體力講臂力之外,還要用心跟魚「溝通」,鬼爺話︰「扔絲時已經是忘我境界,呼吸要收細,全副精神都在手指,睇着絲郁。」釣魚就像追女仔一樣,追的時候最過癮,你猜我猜最好玩,追到娶到就講不上趣味,基本上釣魚道理跟Flirting一樣,攻心計也。鬼爺說︰「有時估到咩魚,石九公最蠢,一口咬落去;鱲魚最聰明,先試探,好快咬小小就走。」憑着漁絲輕微的顫動,他們已不着猜度是何家魚兒上釣。

釣魚講求運氣佳

鬼爺笑說新手老手都有不同釣魚樂趣,「新手有好處,不懂釣,不會想多了,直到魚食了,叼着走時才醒覺要扯,分分鐘釣到大魚。老手就是心眼多,想得多,總想魚的下一步應該是這樣那樣,所以他要準備這樣那樣來應付,有時可能多此一舉,魚就游走了。」玩心計之餘,釣魚也要講運氣,皆因永遠都會在最緊要的關頭電話響,永遠都會嚇走最大那條魚,就如電影橋段一樣,好事總會被打斷,叫人恨得牙癢癢。

釣魚時要寧靜,上岸就是熱鬧的開始,一邊品嘗着漁穫,鮮味刺身、清蒸原味、起肉炒球,豐富得很,再一邊將剛才船上發生的事拿出來討論一番,樂趣無窮。

2011年9月10日 星期六

深慮論 ﹣ 方孝儒

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豈其慮之未周與?蓋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於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當秦之世,而滅六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為周之亡,在乎諸侯之強耳。變封建而為郡縣(周采封建制度。王者以爵土分封諸侯。其後秦統一天下,廢封建,置郡縣,分海內為三十六郡),方以為兵革(兵器及甲冑等軍械裝備。亦引申指軍旅、軍事、戰爭或兵將等)可不復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漢帝起隴畝(田畝)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社為土神,稷為谷神,皆天子諸侯之所祭。引申為國家之意)。漢懲(警戒、教訓)秦之孤立,於是大建庶孽(庶,長男以外的兒子。孽,妾所生的兒子。此指眾子)而為諸侯,以為同姓之親,可以相繼而無變;而七國(指漢孝景帝時,吳王濞、楚王戊、趙王遂、膠西王印、濟南王辟光、災川王賢、膠東王雄渠七國)萌篡弒之謀。

武宣(武帝、宣帝)以後,稍剖析之,而分其勢,以為無事矣; 而王莽(注1)卒移漢祚。光武之懲哀平(哀平,哀帝、平帝。謂光武過懲前漢權落貴戚之弊,不任三公以事,而政歸台閣),魏之懲漢(言曹丕以漢多外戚之禍為戒),晉之懲魏(言司馬炎鑒於魏之孤立,大封宗室於要地,致肇八王之亂。又去州郡武備,召五胡之亂),各懲其所由亡而為之備;而其亡也,蓋出於所備之外。

唐太宗聞武氏之殺其子孫(注2),求人於疑似之際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見五代方鎮之足以制其君(注3),盡釋其兵權(宋太祖建隆二年,召諸鎮節度,會於京師,賜第留之,分命朝廷文臣出守列郡,自此藩鎮割據之禍除),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孫卒困於敵國(北宋有遼夏為患。靖康二年,金兵陷汴京,擄徽、欽二帝,北宋王。南宋,向金稱臣,卒為蒙古所滅)。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負蓋世之才,其於治亂存亡之幾,思之詳而備之審矣。慮切於此,而禍興於彼,終至於亂亡者,何哉?蓋智可以謀人,而不可以謀天。

良醫之子,多死於病;良巫之子,多死於鬼;彼豈工於活人而拙於謀己之子也哉!乃工於謀人而拙於謀天也。

古之聖人,知天下後世之變,非智慮之所能周,非法術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謀詭計,而惟積至誠、用大德,以結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初生之嬰兒)而不忍釋。故其子孫,雖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國,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慮之遠者也。夫苟不能自結於天,而欲以區區之智,籠絡當世之務,而必後世之無危亡,此理之所必無者也,而豈天道哉?

反抑鬱症的年代

2011年9月10日

占飛 忽然文化


一項調查發現,近一成七受訪者有明顯的精神病症狀,包括焦慮症及抑鬱症。由此推斷,香港可能有多達一百二十萬人心理健康有問題。其實點止一百二十萬人,覆巢之下無完卵,社會變得愈來愈病態,裏面嘅人有幾多個可以獨善其身?精神分析學鼻祖佛洛伊德說過,面對不可理喻的環境,作出不可理喻的反應,實屬正常及完全可以理解 (an irrational response to an irrational environment is totally rational)。

問題是什麼叫做精神病?以沙特為首的哲學家,聲嘶力竭告訴我們,只要是正常人便一定會有「存在的焦慮」(existential angst)﹕先是不安地面對眾多選擇,然後承擔成敗未卜的疑懼,最後則是為錯誤與挫折而自責自怨。心理學家稱這種咬嚙性的小煩惱為「日常生活中的輕微心理困擾」。

在那個虔誠,尚未全面世俗化的年代,憂鬱甚至有它深刻的宗教和道德意義。然而人類把數千年來維繫着他們與神祇,以及與凡界以外的超脫世界的臍帶關係割斷以後,焦慮和憂鬱不再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包容。焦慮和憂鬱不再是每個人靈魂深處的共同經驗,甚至人類的生存處境 (the human condition)。資本主義社會簡直與焦慮和憂鬱有仇,視之為冇生產力,甚至對生產造成不良後果 (counter-productive);所以必須視之為須要診治也可以痊癒的疾病,否則它一旦蔓延開去,足以顛覆資本主義的根本。

焦慮故我在

每逢有心理醫生和精神科學系教授走出來,話畀我地聽精神病係香港有幾普遍,我就諗,難道這些飽學之士,天真到以為幸福快樂係人類嘅自然狀態?唔通我地生而為人,就應該一無顧慮地工作、消費、休息再工作?焦慮和憂鬱真係應該醫治和可以治癒的疾病,而非證明我們係人和我們存在的證據?

我咁樣問,不單只政治不正確,更沒有醫學常識。與其說這是一個「抑鬱症的年代」(the age of depression),倒不如說這是一個「反抑鬱症的年代」 (the age of anti-depression)。

生活的壓力無處不在,憂鬱症患者與日俱增,而抗抑鬱症的藥物更如雨後春筍般泛濫市場。最出名的抗抑鬱藥物係Prozac,大陸譯成「百憂解」,並非無因。原因是很多人服藥後不但不再抑鬱,並且興奮莫名。在美國,這隻藥大行其道,被視為可以「殺死」憂鬱症的神奇子彈,所以美國曾被謔稱為「百憂解之國」(Prozac nation)。

然而憂鬱症不落言詮、難以啟齒的本質,卻使它一直受忽視和誤解。於是,在通俗文化的想像之中,憂鬱症患者披上浪漫的外衣化身為情癡,以灰色貴族的姿態出現。憂鬱症被浪漫化為一種「情人病」(A lover's disease)。

2011年9月8日 星期四

如果這是A1頭條

2011年9月7日

陳頌紅 麗都美識

如果有一天,當你打開報紙,或者坐在電視機前看新聞,他們的頭條盡是「世界雨林生態的破壞已經減少了百分之二十五」、「有機棉花的銷量上升了一倍」、「歐洲的空氣愈來愈清新」、「美國離婚率降至三十七年來新低」、「消失了八十年的罕有海燕,再次在太平洋島嶼出現」……而娛樂版頭條亦再也不是「xxx疑似交歡照」、「明星情侶互數不是」,而是「賴恩高斯寧(曾主演《瞞天殺局》的男星)阻止了一宗街頭打鬥」、「畢彼特跟安祖蓮娜祖莉捐了五十萬美元給重建密蘇里州的龍捲風基金」,你會為這個世界完全沒有負面新聞而深感高興,還是覺得「吓?這就算是頭條?關我什麼事」?

以上的頭條新聞,不是由我憑空杜撰,而是確確實實來自一個名為goodnewsnetwork.org的「好消息/好新聞」網站。創辦人Geri Weis-Corbley由衷地(抑或天真地?)想向世人證明,不一定要醜聞、緋聞、天災人禍,才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其實在我們身邊,每天都有好消息、正面新聞,它們從來都不缺,只是,並非人人都認為它們有值得報道的價值。」她說。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Tal Ben-Shahar也指出,不應忽視正能量對我們的影響。如果每天都能看到一些令人愉快的新聞,對情緒、健康甚有裨益。

今年八月的時候,加州大學一項長期研究亦發現,人們在看到「壞消息、壞新聞」之後,健康狀況確實會受到不良影響。研究人員在九一一之後的日子,追蹤調查了二千個成年人(當中百分之六十三的人曾有電視上看到九一一報道,百分之四點五則在現場),發現他們在災難之後的三年,生病、看醫生的次數比災難前增加了接近三成,而由醫生確診患病的亦增加了一成八。

老實說,我是在等候醫生發落的憂慮不安日子裏,無意中發現這個網站。 它的宗旨跟《秘密》和《潛意識》兩書所提倡的「永遠正面思考、多吸收正能量」如出一轍。我需要這些養分安撫我。

2011年9月6日 星期二

蒼白的都市人

2011年9月6日

占飛 忽然文化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失眠工程」——瞓唔着時候的胡思亂想。占飛的失眠工程係苦思生命的意義。生命的意義究竟何在?我最心儀的英國詩人Philip Larkin說,生命是「沉悶先行,恐懼殿後」(first boredom, then fear)。唔肯交稅,鼓勵世人擇善固執,必要時公民抗命的美國作家和哲學家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發現,大多數人都過着沉默而絕望的日子(Most men lead lives of quiet desperation)。

我諗唔通,可能因為我唔係教徒。1927年,哲學家羅素(Bertrand Russell)喺倫敦發表一篇題為《我為什麼不是基督徒?》(Why I Am Not A Christian?)的演說,轟動西方知識界。他由什麼是基督徒說起,一路談到上帝的存在、基督的品性,以至恐懼乃宗教的基礎等議題;最後以重申自由思想的重要作結。

須要解釋生命的說法

跟羅素一樣,我冇信仰卻有信念(not religious but spiritual)。我對自己的一切所有常懷感激之心,但宗教——包括基督教、回教和佛教——強調謙卑、服從、犧牲,以及將自我淘空(emptying out of the self),我真的無法說服自己做一個虔誠的教徒。當然,信真神或者上帝的人有時一樣會大惑不解,電影《生命樹》睇到我昏昏欲睡,但那句「Why, Lord?」的千古一問仍然震撼人心。

可是,無可否認,無神論者和占飛一類的懷疑主義者更需要一個能夠「解釋生命的說法」(an explanation of life)。講現世唔講來世,信自己唔信上帝的世俗主義(secularism),係人類的偉大成就,亦係人類的困難處境。現代人活在一個沒有上帝、天使與魔鬼的社會,冇咗宗教提供的心靈慰藉和做佢哋嘅指路明燈,他們的精神狀態就永遠難以達到豐盛、圓滿的境界。用德國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的話來說,世界的神奇被沉悶的理性和科學「解釋掉」(explained away)。他用的字是「解魅」(disenchantment),直譯是「神奇的力量遭淘汰」(the elimination of magic)。

現代化犧牲人性

誠然,現代化的主要過程,就是不斷把人類生活理性化地組織起來。資本主義社會一切講求邏輯和效率,問題是邏輯和效率的背後涉及多少人性的犧牲﹖城市人變成生產機器之中一顆隨時可以更換的螺絲釘、芸芸眾生裏一張蒼白難認的臉。他們日復一日地重複固定的生活模式,從未接觸過自己存在的根本。在這個意義上,為數不少的城市人其實早已死了,靜靜地死在自己的內心裏。

不過,占飛會安慰自己,理性與靈性,科學與宗教不一定是對立和互相排斥的。愛因斯坦不是說過,造物者不會拿宇宙開玩笑(God doesn't play dice with the universe)嗎?達爾文也堅信,人類進化過程的最終目標,是發展成為一個「道德人」(moral creature)。

2011年8月28日 星期日

不須自由

香港的新聞界約見特首,要保障新聞自由。
但是如果自己先放棄了一點自由,譬如,譯名「一國兩制」的文字自由,那麼閣下還配不配享有更高層次的新聞自由呢,譬如,你放棄了「維珍尼亞」,改稱「弗吉尼亞」?噢,這是一個極之有趣的哲學問題。
香港的譯名,幾十年來,跟鄰近地區絕不「保持一致」,因為香港人以粵籍為主,兼有嶺南的文化遺風,譬如,荷里活以前一個明星 Audrey Hepburn,香港人稱「柯德莉夏萍」,與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奧黛麗赫本」,是兩回事。
柯德莉夏萍的電影,香港的譯名,早成經典:譬如 Breakfast at Tiffany's,我們香港人,都知道是「珠光寶氣」;他們大陸人,自毛澤東死後,「開放」了一點點,直譯為「迪凡尼的早餐」。 Roman Holiday,我們香港人叫「金枝玉葉」,他們北京上海人,叫「羅馬假日」。 Two for the Road,我們香港,譯為「麗人行」,他們大陸的地下翻版,至今還把柯德莉夏萍這齣戲,稱為「兩個人在路上」。還有一齣叫 They All Laughed,我們前殖民地香港,官方譯名「皆大歡喜」,他們大陸,叫「他們都笑了」,或者「哄堂大笑」。
現在看看:我們香港的譯名,為什麼不必跟他們「大一統」呢?因為六十年代的香港文化人,不必經過什麼革命,嶺南餘緒,有詩詞修養,譯名含蓄一些,這幾齣戲的名字,像柯德莉夏萍身上的幾襲衣服,與她的樣貌、氣質、品味,都很合襯。
從「珠光寶氣」到「麗人行」,這幾齣戲名的譯者,看得出來,是這位大明星的傾慕者之一。有心思,有想像,有品味,這一系列的中文翻譯,是四周圍的劣貨裏的精品。
那時候的香港,是有點性格的。有性格的人,才配擁有自由;事無大小都要向權力靠攏的人,而且當靠攏成為潛意識的行為,認為凡事都須「規範」,而且「規範」是一種「方便」,免於「混淆」,那麼我認為,香港的新聞業,應該與「一國」的「人民日報」和中央新聞台「規範」,早點統一,早點避免混淆。

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中 東 烤 肉 原 味 不 膩

中 東 烤 肉 原 味 不 膩
  中東菜予人香濃油膩的印象,港人注重健康,因此在港不算流行。最近有兩家新開業的餐廳,主打中東烤肉、燉菜,以直送香料炮製,香濃不膩,大家試過後,相信對中東菜會有所改觀吧!

  最近經過尖沙嘴,發現海旁豎立了一個埃及太陽神雕像,入夜時散發出迷人氣氛。神像位處之地,原來是新開業的中東餐廳RA Restaurant。餐廳老闆是埃及人,在中環開設酒吧,他一直想將地道中東菜帶來香港,在尖沙嘴覓得鋪位後,便請來曾在開羅五星級酒店Sheraton和Fairmont工作十多年的大廚Maged Makram坐鎮。RA這店名,原來是埃及神話太陽神的名字,因此店內裝潢極富地道色彩,太陽神像、牆身裝飾、雕上傳統圖

案的桌子等,均從埃及運來港,所費不菲。餐廳採用開放式設計,室內用餐區和偌大露天位置相連,沒有窗門阻隔,開揚寬敞。每逢星期五、六晚上九時半開始,更有肚皮舞表演,氣氛一流。

  由於埃及人愛吃油膩菜式,老闆便跟大廚稍為改良菜式味道,以迎合香港人愛健康的口味。餐廳供應的埃及菜式,以烤燉肉類為主,而中東多是回教國家,所以店內不供應豬肉。大廚擅用香料入饌,玉桂、黃薑粉、辣椒粉和番紅花等均由開羅入口,推介這裏的Tagine菜式,Tagine亦是摩洛哥獨有煮食器具,以慢火燉煮食材,鮮味盡出,製作極花工夫。如一道羊肉Tagine,羊架加入多種香料燴煮,軟腍入味;魚肉Tagine則用上傳統醬汁Saydya同煮,酸甜微辛,帶點檸檬果香,伴飯或餅食皆宜。必吃的還有燒烤美食,以羊肉為主,羊架簡單灑上鹽烤熟,原汁原味品嘗,非常滋味。香口的烤羊肉條Kofta,將半肥瘦羊肉攪碎,加入洋、香料、黑椒搓成條形烤香,做法地道。肉類燒烤時需距離炭火十至十五厘米,才能保留肉汁,伴碟的中東飯,有番紅花味、刁草味及原味,跟肉類非常匹配。

  Cafe小店格局的中東餐廳TAVA,位處西餐、酒吧林立的魚涌太古城附近,裝潢地道,以淺啡色為主調,開放式廚房裝設了傳統的烤爐。小店的老闆Yavuz及大廚Ceyda均是土耳其人,餐廳供應傳統土耳其菜,大部分食材如香料、麵粉、酒、茶葉、乾果等由中東入口,土耳其菜不可缺少的芝士及乳酪,均是自家製作,如當地極流行的飲品Ayron,就用上傳統乳酪加入全脂牛奶,發酵兩天而成,味道帶鹹,別具風味。每張桌子備有辣味、原味及蒜味三款乳酪醬,用來配燒烤美食,酸香滋味。

  小店主打牛、羊、雞等燒烤肉類,因土耳其人信奉回教,所有肉類都要合乎伊斯蘭教的Halal屠宰準則。老闆推介烤羊肉粒,以香料醃一晚烤香,羶味盡消,肉汁豐富,味道濃郁。小記最欣賞這裏小食甜品,如一道小吃春卷,以春卷皮包土耳其芝士炸香,淡鹹中帶點奶香,外脆內軟。傳統的羊肉番茄薄餅,既有番茄酸甜,又有肉香,自家製餅底極為香脆。喜歡吃甜的,可點香脆酥皮焗開心果或土耳其布甸,再配一杯蘋果乾及土國紅茶沖成的蘋果茶,即成一頓可口High Tea。

2011-08-17

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

為什麼他們拒絕相信真相?

2011年8月13日

占飛 忽然文化


人類費最大的力氣,冒最大的危險去追求的是什麼?愛情、自由抑或財富?通通不是,是真相。警方要查出真相,記者要報道真相,科學家要發現有關宇宙和世界如何運作的客觀、觀察得到,甚至可以證明的真相。藝術家要呈現的,則是人類生存處境與生命本質的實相。溫州動車相撞事故的遇難者家屬,最大的訴求也是「還我真相」。

在新約約翰福音第八章,耶穌對追隨他的猶太人說:「你們若遵守我的道,就是我忠實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而真理必叫你們得到自由。」在今天這個日趨世俗化和理性主義抬頭的社會,「真理」一詞已經被「真相」所取代;而「真相必叫你們得到自由」(The truth will set you free)這句話,亦被普遍接受為生活法則(law of life),其顛撲不破與不辯自明,恍如雨從天降和太陽從東邊升起這些自然定律一樣。

呈現人性陰暗?

可是看清一點、想深一層,不難發現世人對真相的追求與堅持,只是口惠而實不至的假殷勤(lip service)。在關鍵時刻,我們往往寧取救命的謊言(the saving lie)而不忍面對血肉模糊的真相(the brutal truth)。人類這種欺騙自己的能耐,大儒和智者瞭然於心。詩人艾略特(T.S. Eliot)講到明,人承受現實的能力有限(Mankind cannot bear very much reality)。在「小說大師」亨利.詹斯(Henry James)的傑作《鴿子的翅膀》(The Wings of the Dove),女主角Kate設愛情騙局引富家女上釣,她的男朋友Merton飽受良心譴責。Kate 不耐煩地告訴Merton:「她要的不是真相,她要的是你。」(She doesn't want the truth. She wants you.)

真相呈現的,常常是人性陰暗的一面,以及權力的運作及其後果。它不僅讓我們看到壓迫與剝削、無能與腐敗,更令我們質疑甚至憎恨製造壓迫與剝削、包庇無能與腐敗的制度、決策與當權者。在這個意義上,真相挑戰建制、顛覆現狀;而擁有權力的人與既得利益者千方百計要掩蓋真相,也就不難理解了。

鴕鳥心態作祟?

假象與真相的角力每天都在我們的身邊發生,我們更不時參與其中。隨便打開報紙,真相被噴霧、塗改、加工和扭曲的新聞觸目皆是:美國政府債台高築卻堅信只要不停印銀紙就可解決問題;港交所網頁被黑客入侵,導致七隻股票停牌,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的回應是「這就是黑客要做的事情」;亞視將陳年舊騷重播又重播,卻將節目美其名為《邁向55周年經典回味》;病態賭徒輸晒成副身家,卻埋怨自己的運氣不濟。

以上所舉例子的嚴重性不可相提並論,但當事人否認事實(in denial)的心態則一。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in denial」是一種拒絕承認現實、拒絕相信真相的心理狀態。美國政府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一貫態度,固然是人類這種防禦機制的不斷運作;曾俊華、亞視管理層與病態賭徒的鴕鳥心態其實又何嘗不是?

缺乏自省的社會注定無法升呢

2011年8月13日

占飛 忽然文化

缺乏自省的社會注定無法升呢

古希臘人深信,缺乏省思的生活沒有意義(An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同樣道理,一個逃避現實、缺乏自省能力的社會(an unexamined society)注定無法成為一個能夠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的學習型社會(a learning society)。倘若真相可以叫我們得到自由,那是因為只有在乎和掌握真相——知道和承認究竟真的發生了什麼事(what really happened)——我們才可以從不斷摸索的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嘗試錯誤法(trial and error)本來就是人類解困釋疑(problem-solving)的最有效途徑。當政府的政策證實無效,甚至帶來災難性的後果,理性的執政者會承認政策建基於錯誤的假設或在實施時犯錯;並重新考慮他們的假設和政策的推行,繼而作出修改。這是從維特根思坦(Ludwig Wittgenstein) 到波普爾(Karl Popper)到紀登斯(Anthony Giddens),哲學家和社會學家倡導的理性主義。

影響理性判斷

的確,沒有審視現實的能力(reality check),就沒有理性判斷的基礎。我們於生活中所處的位置,在若干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思維模式和思維習慣。如果我們把自己想像成凡事都逆來順受和無能為力的失敗者,便自然會在潛意識裏把自己與困頓、貧乏的環境連結起來。這些影響思維、判斷和自我形象的「心智物質」(mind stuff)會形成習慣,與我們形影不離。

如果我們將假象與真相、謊言與事實混淆甚至等同起來,久而久之,我們將會活在一個信假為真的世界(a world of make-believe)而不自知。在這個世界,理性思維(rational thinking)在判斷和決策過程中的重要性,會逐漸被願望式思維(wishful thinking)所取代。長遠來說,這種思考方式會變成一種對問題視若無睹的慣性思維(intellectual inertia)。不要奢望以這種慣性思維行事、制訂和推展政策的人可以解決問題,因為他們早已成為問題的一部分。

2011年8月5日 星期五

IPO的生與死

2011年7月30日

王迪詩 蘭開夏道


又收不到律師費。白做。

上司Eric整個上午都神經兮兮,一早回到辦公室即鬆開領帶,滿頭大汗。他平日最喜歡出來周圍八卦吹水,今天卻一直把自己關在房裏。最離奇的是,秘書放在他桌上的那片blueberry cheese cake,他居然一口也沒有吃過(Please,請不要問我為何一個嚴重超重的人仍會每天吃cheese cake做早餐,我拒絕評論這種自我毀滅的行為)。整個上午,Eric只不停的講電話,一時對着電話陰聲細氣(想必是在乞求客人付律師費);一時對着電話咆哮(大概是在欺負比他「弱小」的人來發洩吧);有時候則望着窗外的浮雲發呆,似乎受了相當大的打擊。

So you see,「追數不遂」和「追求不遂」給男人帶來的創傷,其實不相伯仲。不,到了Eric這種三十歲末期的階段,金錢要比女人重要得多。「追女仔」不過是青春期小男生的玩意,這個遊戲之所以令小男孩患得患失,是因為他們還未參透出一個道理──女人是不用追的。只要有錢,女人便會自動飛撲過來。何止不用去追,就是趕她們也不願意走。

「成熟」與「幼稚」之間

說起來,Eric在我們律師行升做合夥人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老練之中帶點青澀,穩重之中又帶點戇居,正是徘徊於「成熟」與「幼稚」之間的尷尬期。然而,Eric這段不長不短的合夥人資歷,已足夠讓他坐上equity partner的位置,亦即是擁有股份的合夥人。另有一種合夥人稱為salaried partner,其實不過是掛名扮老細而已,收入並不特別高,責任倒是多了一大堆。這種吃力不討好的職位之所以仍然有人肯做,除了因為掛名扮老細總勝於連扮都未扮過,也因為部分salaried partner在若干年後有機會升做equity partner,算是能對自己的將來有少許期盼,這樣做人就有了奮鬥的目標,對律師來說已是相當不錯的人生了,what else do you expect?

儘管身為equity partner的Eric表面風光,但要跑數的時候,心裏其實也很慌。公司每年給他一塊錢,他最少要幫公司賺回四塊錢。以他在我們律師樓的地位,一年的收入大概7、8百萬元吧,那即意味着他最少要幫公司賺回3千多萬元。雖然3千萬在今時今日已不算什麼,但我們現在說的是港幣,而不是冥通銀行的鈔票。市況暢旺的時候當然可以順利過關,但在市場陰雲密布的時候,要跑3千萬談何容易?跑數失敗的話則隨時可能被踢出局,更莫說總部無時無刻都在向你施壓。

聽聞Eric最近接連被幾個客戶拖延律師費,我們都密切注意他的精神狀態,準備一有什麼風吹草動馬上閃去安全的地方,免得殃及池魚。

「辛苦你了,Eric,你先休息一下吧!」我從Eric的門縫聽到客人在speakerphone這樣對他說。現在讓我來翻譯一下:「辛苦你了」即是「現在沒你的事了」。至於「你先休息一下」即是叫你「早唞」,這單IPO要擱下來了,律師費將來得閒出來飲茶再慢慢計,如果本大爺有心情跟你飲茶的話。做人最好還是學懂去聽潛台詞,否則人家想你「早唞」,你卻戇居居勇往直前,借用前特首董建華的名言,就是為老闆「添煩添亂」。

如火如荼是假象

話又說回來,這些IPO一直進行得如火如荼,我們一班律師還在一個月內被扔到上海六次,何以突然在中途煞住「休息一下」呢?因為所謂「如火如荼」其實只是一個假象而已。上市這種玩意,可以形容為「建立偉大企業王國的高端商業行為」,但說穿了其實只為兩個字──籌旗。而這單IPO須擱置的理由很簡單,因這隻股票根本不會有人買!

一般來說,bankers會在公司進行正式招股前陪同公司管理層到處做road show,在兩星期內環遊世界,不斷與各地投資者見面,向他們推介這家公司的股票,這個動作稱為「book-building」。新加坡、倫敦、法蘭克福……最後可能在紐約結束。有些超大型的IPO甚至會兵分幾路去進行路演,為了方便也為了排場,有時還會租用私人飛機。

做完road show,bankers就會問投資者打算買多少,亦即叫投資者「落飛」,所以book-building廣東話叫「圍飛」,並不是搭飛機「周圍飛」的意思。如果投資者反應熱烈,就會有人在報紙放風超額認購。但若然圍飛不足,又或突然有什麼冬瓜豆腐出現「抽飛潮」,這間公司便無法如期上市了,也就是律師「休息一下」的時候。

你也許會問:上市不是有承銷商包底嗎?用不着擔心賣不出去呀!如果你真的以為包銷商會包底,就等如相信香港終會一人一票普選特首,簡直「天真及傻」。

I bank要甩身有成千上萬個合法的理由,就等如男人要撇掉一個女人的時候,也能隨便數出一千幾百個教人無可辯駁的原因。

有時候,bankers明知以眼前的市況,某些項目根本無法如期上市,他們也會硬做,一手執起狼牙棒,大力鞭策律師、會計師等趕命似的去做,好讓他們能向客戶交代,到時無法上市就賴天賴地賴恐怖襲擊。再說,bankers其實於同一時間處理多個項目,一棵樹倒了還有整個森林,於是他們總是力推,心存僥幸博市場突然出現戲劇性反彈,趁勢把新股一推,就能利用短暫的窗口賺取暴利,而這種短暫的戲劇性反彈以往確曾出現過。當然,曇花一現的股票比比皆是,他們在漆黑裏閃一閃又重歸寂靜,剎那光輝並不代表永恆,但那閃一閃就已經賺大錢了。

是律師的錯嗎?

說到這裏,我相信大家心裏都會有個疑問──因為沒有人買這隻股票而須要擱置上市計劃,是律師的錯嗎?沒有人買你的東西關律師鬼事?你想娶老婆,找裁縫做了禮服和婚紗,然後那個女的不肯嫁給你,裁縫有罪嗎?你就可以一毛錢也不付裁縫嗎?真要怪誰的話,都應該怪那個拿大葵扇的阿嬸,是她拍心口說「包生仔」的,如今新娘子卻不肯上花轎呢。當然,那個男人也應該照照鏡,反省一下自己為何不受女性歡迎。

「上市計劃要擱下來」成了客人拖欠律師費的藉口。這時我又從門縫裏聽到客人在speakerphone對Eric說:「我們公司一定會捲土重來!」卻不知要「捲」到什麼時候。這副「I will be back!」的姿勢也未免顯得太卡通了吧。

當我聽得入神,Eric竟突然從房裏衝出來!我嚇了一跳,以為他壓力太大要爆炸了,誰不知他一邊用紙巾擦着額角的汗,一邊向我擠出微笑,而那笑容因為太虛假而看來非常核突,他說:「Daisy,你馬上去找Stella,我們今晚一起去請鄧總吃飯!我們平日沒什麼機會跟客戶溝通,現在應該聯誼聯誼……」

Obviously,鄧總就是其中一個拖欠律師費的渾蛋。Eric這蠢才以為找兩個女律師陪客吃頓晚飯,人家就會清還律師費了,世上還有沒有人天真到這個地步?說是請人吃飯,其實是請人吃冰淇淋!我當場拒絕。但我Daisy做人很有義氣,不會讓Eric默默死去而袖手旁觀,所以我幫他約了Stella。

看見Eric這副樣子,我才不稀罕做合夥人呢!即使專業的「大耳窿」,接二連三地追數不遂也會帶來不少精神壓力。換了是我,最少須要買十個八個手袋才能撫平心靈的傷口啊。

溫柔成就愛情中的強

2011年8月6日

賈選凝 心經


愛情贏家思維:愛情之中,真正的強勢是「示之以柔」。

某心理學家日前用Peter Pan Syndrome理論,指港男對承擔家庭責任持逃避態度,致使女性催婚甚至「逆求婚」現象愈加普遍。身邊男性友人們都對這番見解頗不以為然,他們認為癥結並非港男是否如Peter Pan般不願變成熟強勢,而是香港女子實在已強勢過了頭,其中一個講得更誇張:「父系社會就快向母系社會轉型」。

傳統意義上的男強女弱已不再適用於當下,但當女性習慣與男性一起在社會中搏殺之後,愈來愈多男性卻不能自已地懷念起傳統價值中女性的溫柔品質。這也難怪港男無法停止抱怨港女欠缺柔情。

「示之以柔;示之以弱」

強勢本身毫無問題。男女性別分工在現代社會中已被均攤,女性過於柔弱顯然行不通。但將人情世故中的強,帶進私密的愛情關係中,則非常不智。職業女性為擁有主體性與獨立性,時時爭鋒寸步不讓,更最怕示弱,因而潛意識裏會排斥對男性言聽計從、小鳥依人的溫順形象,認為那意味着喪失自我。但事實上,傳統價值對女性柔情似水的性別形象期許,並不只標籤化了女性的「柔弱」,也承載了人們心目中對女性之美的廣義認同─溫柔、包容、細密與體諒,被視為女人生命情調的一部分。這其實出於人追求美的本能,而不該被狹義理解為對女性的物化和不尊重。

但對男女平等追求得接近病態的香港女子,卻往往步入一種理解誤區,認為在男女關係中,順從遷就退讓便無晒自我,衝突口角時更決計唔認低威、無論如何要男友先妥協來哄,如此反反覆覆,吵過鬧過你死我活過,末了眼望眼,感情已漸趨淡去。香港女性在意如何做揚眉女子,太過「要強」,卻忽略了要在愛情中爭鋒,便只能迂迴,只能以柔克剛。惟有溫柔的熱度,能對抗男女關係不盡人意的涼薄,這其實是種策略。

《淮南子.兵略訓》有言:「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情場既然形如戰場,你的強便更該埋在骨子裏,不輕易示人。真正的強勢,是「若水之無創」的斂淡,它不因沒被隨時拿出來鬥勇而削弱。「強」之於愛情,不是誓死爭上風、決出你錯我對,而是春風化雨先去以寬厚情懷包容,再從長計議轉化與改變。

滴水穿石,足以瓦解不朽。看似柔弱無骨的情意,其實是最強悍可怕的力量。因而,善用柔情不但是人格魅力,更是異常強大的心靈武器。男女關係瞬息萬變,輸與贏、勝與負,不在於此刻誰看起來更為強勢,而在於誰更為一貫,更善於忍耐,更能在溫柔中熬釀出清醒。要強的香港女子們,不妨記取《海邊的卡夫卡》中那種「能夠靜靜忍耐下去的強」。那恰恰正是能成就一段愛情的「強」。

我們對溫柔的理解,如能更進一步,便會發現其中的豐沛。它基於一種人性之美,因而並不僅限於女性擁有。真正懂得溫柔珍視溫柔的男性,不但不會欠缺男子氣概與剛毅理性,還更能以淑世寬厚滋潤周遭的人與事。既有體諒芸芸眾生之心,自然也更解愛情之柔。

廣義的溫柔是淑世

正如前蘇聯作家帕斯捷爾納克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經典作品《齊瓦哥醫生》(Doctor Zhivago)中所描寫的傳奇之愛,十月革命的暴烈時局下,男女主角卻在愛情中達成了最溫柔共識。Zhivago深愛自己所生長的土地,卻又堅守着對抗虛偽世道的信念,而他的愛人、他的溫柔之音Lara,則和他一樣理解「愛情誠可貴,自由價更高」。故而,他對她的愛是寧願放棄她,而她對他的愛,是懂得他一定不會為她離開祖國。這段情之所以完美,在於彼此的相知已深厚到寧願捨棄愛情本身,也要尊重對方的生命價值。

廣義的柔情,不是媚世,而是不卑不亢的淑世。如果能以這種心境去體會溫柔,便會明白它其實是多麼強勢、勇敢、毫不退讓、理性且果斷的力量。而真正睿智的男性,所欣賞的溫柔女子,也一定不是嬌嗲膚淺的可愛討巧,而是堅強、獨立、擁抱善念、愛己愛人之美。

就像李敖的前妻胡因夢,後生之時固然美貌,但生命真正洗練出淑世柔美的歲月,卻是因緣寂滅,獨自生活、從事身心靈研究與翻譯工作之後。告別婚姻歲月的她,開始專注於探索心靈能量,並成為將Krishnamurti(生於印度,20世紀卓越的無國界心靈導師)心靈治療思想帶到台灣的第一人。當她身邊不再有任何一位愛人相伴時,她卻在以自己的方式去愛整個世界,關照更多需求被愛的人們。一次次男女之情的試煉,反而令她更能領會Krishnamurti所講的「愛是一種祝福而不是快樂」。愛上人世,她因而成為強者。

因而,學會溫柔之強勢與持久,不只能成為愛情贏家,更會在人生博弈中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011年7月29日 星期五

節奏

2011年7月29日

顧小培 康和健


所謂「唐詩宋詞元曲」,指的是三種不同的文學作品「詩、詞、曲」,它們分別在唐、宋、元三個朝代中,各自獨領風騷,大放異釆。「詩」自是「作」出來的,但以「詞」而言,通常說的是「填詞」,也就是先有「詞牌」,像是「框框」,再在其中「填」上字,成為具意思有風格的一段文字。在一首詞的詞牌中,應有多少字,這些字又應分作怎麼樣的長短句等等,都有嚴格的規限。在創作一首詞之時,雖然基本上內容和用字可以是自由發揮,以表達作者想說的話,但卻不是天馬行空,毫無羈絆的,每一個用到的字,都必須依足規格「填」進去,例如應是放入一個「平聲」的字時,不可以採用「仄聲」。其實這種規限,在詩中也有,例如「七律」、「七絕」等,只是「詞牌」的種類更多,更千變萬化而已。

在各式各樣的詞牌中,有一個叫「聲聲慢」,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可能是李清照作的那闋,一開首是一連串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讀這首詞之時,因應這段文字的意思,不由得會有一種「愁」的味道,也不自覺地,每每將句子讀得慢了,於是竟真的有「聲聲慢」的感覺。我說的所謂「慢」,相對「快」,都屬「節奏」,在後來元朝盛行的「曲」中,節奏更為講究,因為顧名思義,曲是用來唱的,唱之時的快與慢,是另一層次的表達方式。一般來說,一首歌的節奏應該是一貫的,如果開首唱得慢,整首歌也如是;但在這方面,中文歌曲中有兩首卻是頗特別:一首是粵曲《禪院鐘聲》,另一首是國語歌《王昭君》。前者在結尾之處,有一段歌詞「為愛為情恨似病 對花對月懷前程……」唱完又唱,一共唱三次;唱的歌詞一模一樣,曲音也完全相同,但節奏卻一次比一次快。至於《王昭君》境界更高,也是唱三次,節奏分三級,由慢至快,但歌詞不一樣,表現的是「陽關三疊」,由「陽關初唱 往事難忘」,接下去「陽關再唱 觸景神傷」,結尾「陽關終唱 後事淒涼」,加上琵琶伴奏,帶來別具一格的蒼涼意境。

上文所說有關詩詞的話,在讀者眼中可能感到膚淺;我的用意只是想帶出「節奏」這理念,從而談及有關人體另一些較為沉悶的論題。人體也須有節奏,這不單指動作的速度,例如有很多人經常說的:「香港的節奏,比較很多其他地方都來得快」。誠然,在街道中已能看到,香港人的步伐急,不像外國很多地方的人悠閒自在;曾經居於外地者都知道,除了例如紐約等都市可能有部分工作人員能有香港人的「幹勁」外,很多都是好整以暇,慢條斯理。我想談的人體節奏,乃是其「新陳代謝」的功能;且待明天繼續。

物業鐵道呈敗象 罪魁禍首溫總理

2011年7月28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一、對於滿腦子市場經濟學原理和服膺自由放任理念的人,要評論內地經濟發展,在當前的情勢下,是頗為困難的。因為不管中國經濟表象如何風光、GDP增幅多大,部分先富起來的人民物質生活如何豐足甚至奢華,在這些論者看來,那不過是政府不顧長期後果全力以赴達致的短期虛幻景象,正如新加坡開國元勳李光耀答記者問:「如果你實行計劃經濟,你將以失敗收場!」(見《新加坡賴以向前發展的硬道理》〔頁三八四〕,筆者將專文評介這本有益有建設性的書)!計劃經濟的敗象已開始在內地浮現。

筆者最近一次論中國經濟,是三月十六日的〈資源浪費嚴重化 計劃經濟受質疑〉,指出內地「大事興建高速列車可能是另一個經濟資源大浪費的例子」,同時列舉不算詳盡卻可窺見「鐵道投資」概況的數據,當時筆者擔心的是為了完成——超額完成計劃中要興建的鐵道里數,重量不重質的情況必會出現。這種情況,令政治中立的西方專家認為「未來五年內高速列車出現重大事故的可能性甚高」。

去周六晚在溫州境內撞車的「和諧號」列車,不屬時速三百公里的「高速列車」,唯其出事的原因,從「表面證據」尤其是鐵道當局匆匆「毀屍滅迹」有異於常態的處理手法看,人禍肯定大於天災(雷擊);至於出事的「內因」,昨天《壹週刊》報道此事時說得最切題:「溫州事故,不只突顯山寨貨信唔過(不可信),再次證明中共的山寨心態;要快、要狠、要平(廉)。」「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是山寨產物的特色。

「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資本主義」的最大「特色」是最高當局好大喜功,定下雄心壯志的目標,執行部門不問質量只求達標,令信貸高速膨脹、資金成本偏低、為完成目標忽略經濟計算,更不作客觀的風險評估。這種按照國家規劃而非市場需求催生的經濟建設,除了肯定會造成重大經濟浪費,還無可避免帶來集團性(制度化)貪污及詐騙。

非常明顯,和興建新城廣建樓宇一樣,在施工過程中,有關部門由上而下層層盤剝,從中各牟巨利,而配合政府政策不得不貸出款項的國營銀行,核准貸款負責人「要求二至三成回佣」(一億元收佣二三千萬)已成內地港商人人心中有數的「行規」……。種種貪腐醜行,廣布線眼的北京決策層斷無不知之理,何以長期眼開眼閉?這是因為反貪雖然是「長命任務」,年年呼口號反貪,但有政治需要時才會動手肅貪,目前政治上並無反貪迫切性,遂以「維穩」掛帥。此外,北京對世人皆知的貪腐不採取行動,也許還有最高當局「體諒」執行部門為達標趕工,可能「忙中有錯」,遂不徹查追究;水清無魚是我國「古訓」,檢管部門若「金睛火眼」、公正執法,有誰會「全力以赴」,這意味銀行撥歸刺激經濟項下的資金無法如數貸出,多種經建便不能達標,那豈不是無法完成上級交下的任務,這個罪名誰當得起?

可是,「達標」以至「超額完成任務」的結果是負下巨債。一如二十五日楊妮和時若耘在本報的特稿所說:「中國高鐵經歷了狂飆猛進的十年。十年間,內地修建的高鐵甚至超過西方四十年的成果……。截至二○一○年底,中國高鐵運營里程達到八千三百五十八公里,在建(正在興工)里程一萬七千公里,均屬世界第一。」這篇特稿旨在解釋鐵道部因此債台高築,不得不於今年連發七次債券(最後一次「出現認購不足」);為什麼不再向銀行融資?這因涉及當前的放貸政策,有些銀行對鐵道部的放貸已達其總貸款額百分之二十以上——單一項目貸款達二成,任何負責任的銀行都會心驚膽戰而不敢再對此項目貸款的。

二、內地興建樓宇的物業狂潮,早令世人口呆目瞪,Forensic Asia的研究員於六月中旬便「如數家珍」列舉各省空置樓宇數量(空無一人的鬼城有二三個,其中尤以「鬼了多年的內蒙鄂爾多斯」〔Ordos〕最膾炙人口),這些新屋以至新城,都是在國家為了提高現代化形象決定大搞城市化而趕工「製造」的。地方政府為了配合國家的計劃,便大興土木建新廈闢新市鎮,可惜由於沒有做好配套工作(如供水供電公共交通以至提供就業機會等),加上樓價之高遠遠超逾一般人財力所能負擔的水平,無人居住的鬼屋鬼城因而在衛星影像下「鬼影」憧憧、數不勝數。

興建鐵道公路和物業,除了可令由上而下一眾有關官員(國營銀行職員亦是官員)盤滿缽滿之外,尚令中國成為世上最大物資消耗國,迄去年底,中國佔用世界百分之五十三水泥、百分之四十八鋼鐵、百分之四十七煤……。雖然現在非受僱於投資銀行的經濟學家都知道中國遲早要為這種「沒有經濟計算的經濟建設」付出沉重代價,但在「付代價」之前,這些投資則是支持中國GDP大幅躍增的「功臣」——過去十年,中國GDP合共增百分之三百一十六、美國只有百分之四十三。在此「項目」上,中國早已把美國拋在後面!

眾所周知,中國GDP年增率是國務院總理拍板決定的,除非總理未終任落台,不然,達標是無可置疑的(年中有高有低,年底肯定會微調至總理決定的水平);而憑GDP增長高低決定經濟盛衰的「誤信」,催生了二三十年前開始出現於印度的所謂「國民毛產值主義」(GDPism,據www.tni.org,這已成為印度的「國教」〔official religion〕)。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教授(數年前曾在本報闢「中國局勢」專欄)在他的短論結集《中國模式及其未來》(新加坡八方文化創作室,二○一一年),有專章探討這個問題(第一章:〈經濟改革與GDP主義〉),羅列種種事實,鄭教授指出幾乎所有中國政府的部會都在「追求GDP的外在表現」,所以如此,皆因「經濟增長成為衡量各級官員(稱職與否)的唯一指標」,GDP主義已經高度「制度化」;而對GDP主義的追求,「是通過犧牲下一代人的利益來滿足這一代人的利益」。GDP主義不僅造成年輕一代對錢權的膜拜,還使「道德體系解體」……。

鄭教授指出中國以GDP高低作為政府官員的評介指標,「這在歷史上從沒發生過」。亦可說是一項「中國特色」。正是為了追求高GDP增長,各地方之間、官員之間紛紛競爭GDP,為了增長而增長,為了追求GDP,什麼方法都可使用。這不僅導致了GDP中間包含着很多虛假成分,更重要的是,各級官員為了GDP而不惜犧牲和破壞社會制度……,醫療衞生、教育、房地產等(鄭教授寫這系列文章時,高速鐵道還未成為「問題」)社會領域,都已經成為中國的暴富領域,成為GDP增長的來源。

不難想像,改革開放後「國民毛產值主義」已成為中國的新宗教,GDP高速增長令故意不問內情的海外論者讚歎,高呼中國經濟實力快將「平美」、「趕美」,二十一世紀因此是「中國人的世紀」,加上中國庫房中貯存的美元愈來愈多(可惜不負責任的美國政府有開機印美鈔的世界專利),北京決策者很難不飄飄然,因此GDP目標愈定愈高。如今物業及鐵道等環節都出問題,揆其根本,相關部門為完成目標「亂投資」固罪無可逭,但追其禍首,唯國家總理溫家寶!

2011年7月22日 星期五

《易經》術數幾千年浮沉

2011年7月23日

文相濡 自玄奇說


談術數,不能不說《易經》。與佛洛依德齊名的歐洲心理精神哲學家榮格說:「讀世界人類唯一的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相信日後同版的醉一先生會跟大家詳細討論《易經》,我倒喜歡和大家說說《易經》在不同術數的應用。不過,先請大家了解一下術數在幾千年的歷史裏浮沉。

《易經》的內容先由無極演繹到太極,再由太極生兩儀,在陰陽的媾生下變為四象八卦,把宇宙和人類的關係緊扣在八卦之內。八卦不但可以類比與人日常生活所有有關的東西,甚至連天氣、方位、家庭倫理等都包含其中,也可以說人的一生都不出於八卦易理和哲理之內。

西漢初期經學大師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而獨專儒,董仲舒在他的《春秋繁露》內糅合了五行陰陽和儒家的政治、社會和倫理觀,以天為大,而天人地三者互為影響,因此《周易》遂成為闡釋天人地三者關係最重要的經書。西漢人都知道劉邦是因岳丈善相,看出劉邦這個無賴擁有高鼻龍顏,美鬚髯,左腿更有七十二粒顆痣,他日必會出人頭地(見《漢書.高帝紀》)。民間始醒覺原來善相者不單可以榮華富貴,甚至做皇族,漢人豈不會對相術和其他術數着迷,因此術數便有了一個很好發展的平台。

天干地支融入卦爻

漢朝可說是各種術數的「象數易」成形期,出了一批易學大家如象數派的京房(著有《京氏易傳》)、孟喜﹔義理派的費直及以黄老之學解釋易學陰陽變化道理的楊雄等《太玄經》學說,其中象數派京房、孟喜等人竟研究出把黃曆的天干地支融入卦爻和卦象,開創了文王卦。這個融合,不但大大增強了卦爻的時間性,也豐富了卦象的類比性。一個卦象由六畫組成,由下至上,每一劃都稱為爻,京房派就把六爻(初爻到上爻)類比由最小去到最大或者是一步步晉升的同類東西,演繹與人、物和事的關係和變化。

如初爻可以類比子孫,那麼二爻為母,三爻為伯叔,四爻為妻,五爻為父和上爻為祖妣了。當某一爻出現變化時,那便引申某六親或此爻再演繹的東西有所變化。

還有,最厲害的是他們把時間、空間和人串連放在同一個包含五行陰陽的平台上去解釋易象,這個象立即有了一個三維思覺,此舉鞏固了後來的風水、望氣、夢占、占星、奇門遁甲和其他種種術數的發展!那時很多人開始探討用不同方式去演繹《周易》,希望成為一家之術,但很可惜的是同時也有好些所謂術師利用人的無知、迷信去斂財,加上當時漢朝征服匈奴後出現一段頗長的繁榮穩定期,人民富庶起來,那時專儒的結果是重孝道,於是厚葬示孝的風氣熾熱,部分術數師為了求財,怪力亂神之事開始層出不窮。

宋朝理學加強學術性

到了唐朝,術數的迷信加劇,人民甚至官吏都不知哪些術數是對或錯,結果唐高祖以當時命學之說有害民智而明令禁絕,高祖武德九年下詔:「民間不得妄立妖祠,自非卜筮正術,其餘雜占,悉從禁絕。」(請讀者留意:唐高祖也未敢廢「卜筮正術」!坊間有我心儀的大作家用唐高祖的詔書來批判術數似乎有點偏頗,不夠客觀),所以當時的術數仍有發展空間,是故唐朝仍出了李淳風的《推背圖》、赤松子《青囊經》、曾求己《青囊序》、楊筠松《青囊奧語》、《天玉經》以及《撼龍經》等等,某程度而言,也是正本清源之舉。到了宋朝,出了一批理學大師,如周敦頤、朱熹等將《周易》理論化,大大加强了《周易》在民間的學術性和認可性,特別爭取到知識分子研究和應用,如邵雍(康節)《皇極經世》、周敦頤《太極圖說》、朱熹《周易本義》、賴文俊(布衣)、陳搏、吳景鸞等,河圖洛書之說經過這班易理學大家確認後,從此為堪輿和其他術數奠基。

宋朝的術數自始由漢朝的「象數易」演成「義理易」,易術開始講求哲理和玄理。到了明清時期,術數的應用更深入民心,明朝開國功臣劉伯温的《燒餅歌》為後人津津樂道,地仙蔣大鴻著《水龍經》,還有來知德的《易經圖解》,他更加類化八卦卦象,提升八卦在術數方面的應用性,成為研究卦象的人的經典書籍。

清朝因承傳歷朝的經史典籍以及其他雜書太多,究竟哪些是「正本」而不是妄作,特別是術數書籍,許多是似是而非,乾隆皇帝便命大臣紀曉嵐主理和收輯篩選歷代經典古籍,納入《四庫全書》之內,類分經、史、子、集四部,而所有有關堪輿術數典籍皆收在《四庫全書.子部》。由清末到近代,也有很多著名的術數大師出現,他們的著作亦是如今學習術數人士的範本,如章仲山《地理辨正直解》、黄宗羲《易學象數論》、沈竹礽《玄空紫白訣》和《玄空古義四篇》、日本的易聖高島吞象《高島斷易》、尚秉和《周易古筮考》,還有趙景羲、吳師青、談養吾等大師的作品,現時坊間書局仍然有他們的書籍出售。

但極之遺憾的,是在眾多大術數家中,只有一位比較用科學和统計學的態度去引證一些玄學應用的經驗,他便是尤惜陰。他的《宅運新案》內記錄了他以多年統計方式去總結一些風水經驗,尤為可取。但隨着科學的發達和世道人心的道德敗壞,未夠經驗的「術師」已經行走江湖,我就見過一位初學風水的師兄(一般學術數的人都稱呼同學為師兄師姐)上了兩堂風水班,便收人家利是幫人睇風水,還用通勝內的符籙替人消災解困云云,我知道後怎不搖頭呢。術數玄學真的需要更多求學問的人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去發揚,因為她是已經有三四千年的歷史,又迷倒不少中外大學者或科學家的國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