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

拯民於水火

2011年5月25日

康和健

顧小培


與朋友談起人民幣滙率。他說,今天要以差不多120港元,才能換到100元人民幣,並不稀奇。想當年剛開放不久,100元港幣能兌換到的人民幣,不到40元。這樣看來,是不是表示人民幣仍有極大上升空間?我不知道,但我認為,他這樣子比較,並不適當,因為四十多年前的中國,施行的是「計劃經濟」,閉關自守,使用的貨幣不是硬貨幣,與外界並不接軌。外地人拿着外幣在國內使用,中國政府須限制其「購買力」,才不致於令人民幣受到顛簸;否則,隨便什麼人手持少量外幣,就可以在國內橫衝直撞了,一般人民哪能抵受其衝擊?有一段時期,外幣甚至只能兌「外滙劵」,此乃是在人民幣之上築起「防火牆」,不讓外幣越雷池半步。類似的情況,現在倒過來,已在香港開始發生。誠然,香港並不施行計劃經濟,但港元卻與美元牢牢地綑綁住,動也不能動,幣值與人民幣一日比一日離得更遠;人民幣的購買力若集中於香港地產,造成者,乃是人為的局部通脹。地產價格升到全不實際的水平,香港人單憑胼手胝足賺回來、或一元一元儲下來的錢,哪能追及這種升幅?或者說,香港人不一定需買樓,想當年大多數人住板間房,甚至「一家八口一張床」,不也就熬過來了?但試問,不買房子,只能去租,否則「瞓街」,這是十分現實的;但數年前政府忽然取消租務管制,今天害處浮現出來了。地產價高,租金馬上跟隨,立竿見影;不少人快要走投無路。

現在「復建居屋」的呼聲甚囂塵上,曾蔭權最近在立法會的答問中,卻尚是糾纏於「居屋」與「公屋」之間的不同「用地政策」上,正是急驚風遇着慢郎中。政府說要多撥地,但對象是私人地產商,這樣做,只是增加了他們顛覆的空間和威力,正中下懷;再者,以有限之地,喂大陸買家無窮之胃口,乃是杯水車薪,起不了作用。

我認為,沒錯,政府要增加土地供應,但不是給地產商去呼風喚雨,而是建房子供香港人「買來住」。落實這目標的方法,不是限制外地人購買房地產,而是給香港人優惠和優先。例如我出生在香港,可得一分;有正當職業有付稅,可得兩分;有老人或小孩須供養,可得三分:憑分數給予(居屋)樓價折扣優惠(更佳的做法,是想辦法連一般私人地產商的房子也納入「給香港人優惠」的範疇中)。另一方面,視乎申請人現居住情況,給予優先;更學新加坡政府的做法,買房子自住的人可以從強積金中透支。上述理念當然須有極細微周到的細則,在各方面防止流弊,但總的方向應是對的。同時間,須恢復租管,刻不容緩。

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

耳鳴

耳鳴證有虛實 依聲調、響度、持續性細分辨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耳鳴如果沒治好,很可能有耳聾的風險存在。中醫師林文彬表示,耳鳴的病因複雜,歸納起來可分為虛、風、火、痰、瘀五個面向。腎陰虧,髓海不足,就可能會出現徵候,如兩耳鳴響,聲細而微且持續不休,頭暈健忘,腰膝痠軟,呈晝輕夜重的狀況,畏寒肢冷,夜尿頻多,大便稀溏,像這種情形為腎元虧虛,耳竅失於腎陽滋潤而導致耳鳴的症候。

林醫師指出,風溫毒邪侵襲,耳竅脈絡受損,如此就很可能導致耳鳴,如耳中如聞風聲,會感覺到耳中憋氣,有阻塞感,鼓膜輕度潮紅而內陷,耳鳴發作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像是鼻塞、發燒、頭痛、流鼻涕、舌尖紅、舌苔薄白,此為風熱或風寒外襲蒙蔽清竅症候。

肝鬱化火,肝火上擾清竅,也可能引起耳鳴,像是耳鳴如潮聲或如風雷,每於暴怒之後突發或加重,頭暈頭痛,口苦咽乾,焦躁易怒,目赤面紅,經常多夢,或有脅肋滿痛,大便秘結,舌質紅,苔薄黃,像這種情形為肝氣鬱結,或暴怒傷肝,肝火上擾清竅的證候。

脾運失去正常,導致聚濕生痰,痰鬱化火,當痰火上擾清竅時就可能發生耳鳴,如耳鳴如潮,呼吸如風作響,耳內閉塞,頭重如裹,胸悶痞塞,咳嗽痰多,色黃而黏,口中黏膩,大便黏而不暢,舌質紅,苔黃膩,像這種情形為痰火壅結水濕停聚,化火上擾清竅的證候。

脾氣虛,上氣不足者也可能引起耳鳴,思慮過度或勞倦後發作,腸胃脹氣,大便稀溏,四肢有無力感,舌苔薄膩,像這種情形為脾氣不升,耳竅失養,濁陰停聚的證候。

傳統中醫認為,耳鳴依其單調、響度、持續久暫之不同而症各異,所以特別要明辨虛實。林文彬表示,一般高亢者多虛,低沉者多實;聲細者多虛,鳴甚者多實;漸發者多虛,爆發者多實;久鳴者多虛,新鳴者多實;時經時重者多虛,持續不已者多實,以此分辨虛實。

林文彬指出,肝腎陰虛患者通常有耳鳴且鳴聲尖細,入夜可能加重,且聽力漸減,同時伴隨頭暈眼花,腰膝痠軟,舌紅少苔等症狀,治宜滋補肝腎,清降虛火,藥用石菖蒲、桑椹、黃精、熟地、淮山藥、山萸肉、丹皮、茯苓、澤瀉、五味子、牛膝等藥材。

腎陰虧虛患者常有久病耳鳴且鳴聲細弱,入夜會比較明顯,同時也可能出現腰痛或腰膝痠軟乏力,臉色淡白,畏冷肢涼,婦女月事失調,小便清長,夜尿頻數或尿有餘瀝,舌質淡胖等症狀,治宜填精益腎,溫陽聰耳。藥用熟地、肉桂、菟絲子、補骨脂、當歸、川芎、白蒺藜、杜仲、白芷、石菖蒲等藥材。

肺脾氣虛者通常有耳鳴反復發作,逐年加重的情形發生,同時也可能伴隨倦怠乏力,面色不華,胃口差,容易感冒,舌質淡等症狀,治宜補益肺脾,升陽充耳,藥用葛根、蔓荊子、白芍、人蔘、升麻、石菖蒲、炙甘草等藥材,若兼有頭暈者,加天麻、白蒺藜等藥材。

心脾血虛者,患者常有耳鳴,每次在蹲位起立時經常突然加重,或感覺頭部、耳內空虛發涼感,或在勞動後加重,常伴隨面色萎黃,倦怠少力,失眠多夢,心悸不寧,心神恍惚,舌質淡等症狀,治宜補益心脾,養血安神。藥用黨蔘、當歸、遠志、白朮、茯苓、龍眼肉、酸棗仁、丹蔘、石菖蒲、葛根、炙甘草等藥材。

瘀血阻絡患者通常久病,全身或兼見其他虛證,治療其他證候效果甚微,患者有舌質黯或有瘀點、瘀斑等症狀,治宜化瘀通絡,開竅聰耳,藥用老蔥、生薑、赤芍、川芎、桃仁、紅花、紅棗、當歸、麝香、丹蔘、薑黃、葛根、石菖蒲等藥材。

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從《大時代》看劣質中環價值

2011年5月23日

林天悟

從《大時代》看劣質中環價值

香港記者協會上周五舉行年度晚會,據說所有環節均搞得有聲有色,場內氣氛熱烈,絕對稱得上是圓滿結束。

今年大會主題是「記者的尊嚴」,當晚送給賓客的小禮品極盡心思,那是一樽貼上「我哋有樽鹽」(尊嚴普通話諧音)字樣的小鹽,物輕,但意義深遠。近年來,行家都說傳媒自我審查的情況加劇了,記者的工時長了,壓力大了,但傳媒老闆出手卻低了。過去政務司司長唐英年等高官都為記者的超低待遇發過聲,晚會上「疑似特首候選人」梁振英則賣口乖說記者時薪值280元,可惜他們不是傳媒老闆,未能為行家帶來實質幫助。

記者失尊嚴 言論失自由

今年傳媒從業員加薪幅度普遍低於通脹,當然也比不上公務員的薪酬調整,難怪不少行家選擇「跳船」投奔更有「前途/錢途」的工作了。晚會的歡樂時光過得特別快,小小的一樽鹽,似在提醒同業要繼續抵抗足以致命的審查核輻射,當記者失去尊嚴,傳媒自閹後還要閹人,言論自由將陷入最黑暗時期。

晚會的重頭戲是《頭條新聞》主持人曾志豪和前「新聞王子」柳俊江主持的棟篤笑,兩人當着「堆填區大報」的新任老總面前,「明寸」該報由民主價值轉向中環價值,引起場內行家極大共鳴,尤其是該報記者聽到有人代為發聲,歡呼不絕兼拍爛手掌。探子回報,指該老總「黑面」不語,事後與曾及柳交換名片,但木無表情兼不多說話。

曾志豪上周四在《信報》撰寫題為〈蘋果有蟲〉專欄文章,直指「蘋果最近味道變了」、「民主英雄(雖然只是被聲稱)突然變身中環英雄」,該篇文章在網絡上廣為流傳。有行家認為該文的作用猶如兩年前的「是旦男」事件,當時有市民不滿某電視台「河蟹」六四新聞及其他政治議題,趁着直播新聞時舉牌抗議,對該電視台形象造成極嚴重打擊,至今仍不時被翻舊賬。

對任何傳媒機構來說,「轉軚」都是極嚴重的指控,無論是左轉右還是右轉左,即等同出賣忠實擁躉,一旦「罪名成立」便很難翻身,往後就算加倍做好新聞,也會被揶揄「罵完先識補鑊」,昔日掌聲變成無盡嘲諷,對公信力造成損害。

近日聽到不少堆填區大報的記者和讀者指摘,該報的最大罪名是「民主鬥士投奔中環價值」。在討論對錯前,我們必須先釐訂何謂「中環價值」?追捧中環價值有錯嗎?

筆者的回答是:「全港所有傳媒骨子裏都在追捧中環價值,中環價值其實是香港穩定繁榮的基石、市民道德良心之所在,落力追捧並沒錯。」但是,中環價值實有優劣之別,良心傳媒要追捧的應是優質中環價值,但某些傳媒卻為劣質中環價值抬轎,理應受到千夫所指。

要認清中環價值的優劣,不用修讀甚麼高深課程,只要看一套劇集便能成為大師,那是1992年無綫播出的《大時代》。

文化學者常說要了解一個地區的精神面貌,最好是看當地的電視劇。《大時代》一直深受傳媒人歡迎,事隔近二十年仍經常聽到記者提及,劇中創造的「丁蟹效應」(Ding Hai Effect)至今仍為股民所懼,里昂證券更於2004年3月為此發表研究報告,令丁蟹(鄭少秋飾)揚威海外。

《大時代》以股市為主軸,那是中環價值的發酵場。故事從1973年說起,方進新(劉松仁)與陳萬賢(江毅飾)為打破由洋人壟斷的股票交易所,決意成立香港首家「華人證券交易會」,其時全城市民為股瘋狂,香港亦進入「魚翅撈飯」的虛幻繁榮期。

瘋狂炒股迷失理性判斷

方進新是交易會的副主席,他眼見股市瘋狂過熱,為了股民安全而為市況降溫,但主席陳萬賢卻是卑鄙貪財的老孤狸,只管盡收黑錢令身家暴漲,把股民視為肥肉,為保王國,打算踢方進新出局。

在《大時代》第二集裏,方進新看着狂飆的股市滿肚鬱結,他大力沽出一隻叫「世界天線」的股票,但股民卻盲目搶購,更扮專家說:「這是發明天線的公司,全世界電台都能收到,唔買就笨。」但真相卻是一間沒資產、沒業績的蚊型小舖,上市集資逾千萬元,大部分資金成了大鱷點心。

方進新最後成功把陳萬賢踢出局,卻被丁蟹先打傻再打死。但二十年後,其兒子方展博(劉青雲飾)再入股市,繼承父志打敗丁蟹家族。

方進新父子代表的正是優質中環價值,他在戲中說過:「我對股票的興趣大過對錢。」股票不等於錢嗎?中環的價值不就是拜金主義嗎?錯!方進新認為成立股票交易所是要幫助華人企業集資及健康發展,道德應置於賺錢之上,真正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過去香港不少白手興家的富豪,就是有着這種「方進新心態」,他們最討厭那些耍花招洗黑錢的黑心企業,賺錢之餘也為小商戶留下點活路,所以能贏得大眾的尊重。

近年社會出現仇富情緒,正因為有太多陳萬賢和丁蟹在橫行,他們劣質的中環價值令弱勢社群怨聲載道,負面情緒不斷蔓延。

劇中恩怨完結了,但中正邪中環價值仍在角力,我們都知道股市裏大部分投資者都是陳萬賢,但傳媒本質上應堅守社會良心陣地,所以注定只能站到方進新那方,若以「反映現實」為擋箭牌,「如實報道」拜金主義,等同幫助擊崩道德和公義,那樣的傳媒應受到譴責甚至唾棄。

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

何謂「天才」?

2011年5月7日

蘭開夏道

王迪詩


知道Peter Jackson要將The Hobbit拍成電影的時候,我興奮得馬上動手寫這篇文章。對於我這種懶惰的人,「馬上動手寫」並不尋常。一想到要拍成電影,小說裏那坐在火爐邊喝着熱湯的小矮人,又活生生的出現在我的腦海了。

要是你隨便在香港問十個人:J. R. R. Tolkien寫過哪部小說?我想大部分人都會答你The Lord of the Rings。當然,更大的可能是反問你:「這個J.什麼R.是誰?」Peter Jackson把The Lord of the Rings拍成了電影,叫好又叫座。但其實Tolkien在那之前寫了The Hobbit,由此發展成宏大的《魔戒三部曲》,我認為The Hobbit比《魔戒》還要好看呢。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曾經為了追看這本書而訛稱自己胃痛,這是一部很值得逃學的小說,緊張刺激卻又有許多溫暖人心的地方。我是魔幻小說迷,Ursula Le Guin、Philip Pullman等的作品我全都讀過,然而The Hobbit至今仍是我的最愛。

魔幻小說不是童話。童話都是bullshit,只告訴孩子白雪公主和白馬王子從此幸福快樂,沒告訴你婚後王子天天去滾,而白雪公主則變成肥婆奶奶。童話書的作用,等於電車男抱着的吹氣公仔,讓你從千瘡百孔的現實逃到完美的幻想世界。魔幻小說卻是另一回事,那並不只是寫給孩子看的,也是為大人而寫。魔幻小說從不隱瞞世界的真相,相反,故事裏的人物可以醜陋不堪,但在險惡之中卻又永存正義,這就有點意思了。

教人望穿秋水

「Hobbit」是小矮人。他們喜歡舒適的生活,若非必要是不會勞役自己的,這一點很合我的胃口。每次讀到他們家裏的微小布置,總覺得很有趣。有報道說電影The Hobbit最近已開拍了,製作成本為3億美元,拍攝地跟《魔戒》一樣同是風光如畫的新西蘭,預期第一集將於2012年底上映,2013年再推出第二集,真是教人望穿秋水啊。

Saoirse Ronan參與演出,她是我近來最喜愛的女演員。看見她,我就想起漫天紛飛的雪花,還有她說對白的語調,有種讓人很想聽下去的魅力。她曾在電影Atonement(《愛誘罪》)飾演一個十三歲作家,因為誣告姊姊的男友強暴少女而改寫了幾個人的命運。Ronan的演出為她帶來BAFTA(British Academy of Film and Television Arts)、金球獎和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是史上同時獲這等提名最年輕的演員,才十三歲!

Ronan後來在Peter Jackson執導的The Lovely Bones(《屍中罪》)飾演被謀害的十四歲少女,我最近又看了她主演的動作片Hanna(《殺神少女:漢娜》)。如果女大真會「十八變」,Saoirse Ronan簡直「三十六變」!Atonement那個滿臉雀斑的醜小鴨,竟在兩三年間長成一個大美人,而且她不單是美,那美之中更蘊含着一種獨特的氣質,既純潔善良卻又似乎深不可測,連氣質都這麼有「層次感」,是天生的演員。

除了Saoirse Ronan,荷里活還有不少天才小演員。當然不得不提Dakota Fanning。她年僅七歲就在I Am Sam飾演Sean Penn的女兒,跟患有身體和精神殘障的父親相依為命;十二歲時拖着那隻可愛小豬演出Charlotte's Web(《莎樂的神奇網網》);她還曾經拍過一部在香港取景的電影Push。她的妹妹Elle Fanning也是才華橫溢的童星,兩歲開始拍電影,八歲參演Babel,十二歲主演由Sofia Coppola執導的Somewhere。現在,Fanning姊妹已是荷里活當紅演員了。

思想成熟有主見

高安兄弟在電影True Grit,發掘了另一名天才小演員Hailee Steinfeld,講述一個女童為替父親報仇而不惜犧牲了一條手臂。Hailee Steinfeld不僅演得出色,穿衣還很有品味,我從未見過一個十四歲女孩能將Prada穿得如此好看。

這些孩子常常令我看得張口結舌,七八歲除了打機,究竟還懂什麼?她們卻一一在電影裏敏銳地捕捉了各種情感,並深刻地表達出來。八歲,怎樣教?一切都是與生俱來的,這就是所謂的「天才」,而且她們的思想都很早熟,主見很強,例如Dakota Fanning十二歲時主演電影Hounddog,輿論譴責她的父母竟容許女兒飾演一個被強暴的女童,Dakota Fanning這樣回應:「It's a movie, and it's called acting.」才十二歲,卻比任何人都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以上這幾個童星,十歲八歲的時候賺錢已多過investment banker,但她們不單只接拍賺大錢的商業電影,只要認為角色讓她們有所發揮,就連低成本的小眾電影也樂意接拍,這就是天才的風範。看着這些孩子演出,你會感受到她們真的很愛很愛演戲。

上一代的童星,最成功的要數Natalie Portman,十三歲演出Léon(《這個殺手不太冷》),二十九歲憑Black Swan贏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再上一代的例子則有Jodie Foster,1976年,當時十四歲的她在Taxi Driver飾演雛妓,鋒芒畢露。然而也不是所有童星都能順利過渡為成人演員的,好像紅極一時的Home Alone童星Macaulay Culkin,後來的星途就相當坎坷了。

演員不一定需要漂亮,但必須擁有一點光,令人忍不住追看下去的一點光。沒有光也可以當演員,宮女也需要有人來演。問題是,你只有宮女的條件卻拚命努力想演公主,是不可能的。有些事情勉強不來,例如演戲、寫作或演奏音樂。你可以憑着努力成為律師或會計師,但你不可能單靠努力成為出色的演員、演奏家或作家。我最怕那些很努力的人。

成功四大因素

有些人看着天才就無名火起──為什麼我不是天才?為什麼上天這麼不公平?全球也有幾十億女人在問「為什麼我不是王妃?為什麼上天如此不公平?」我想連天才和王妃自己,都無法解釋自己身上的恩寵。如果你問八歲時候的Dakota Fanning,為什麼你會懂得這樣演戲?她大概也答不上來吧。那只是上帝仙女撒花的玩意,剛巧撒到她身上而已。

看看Saoirse Ronan和Dakota Fanning演戲,或看看Hilary Hahn和Sarah Chang拉小提琴,你就會明白什麼是「天才」。真正的天才都有一個特點──她們不覺得自己是天才。她們在特定的領域鋒芒畢露,但在那領域之外是一個平凡人,是你和我會在餐廳、地鐵、超級市場碰見的普通人。所謂天才,都是輕描淡寫。有種人覺得自己很特別,很高級,兩眼噴火地喊着「我是藝術家!」為人類獻上只有他一個人看懂的作品,然後抱怨自己懷才不遇,觀眾水平太低不懂得欣賞我,自覺寂寞之中帶點淒美。十八歲這副樣子,是輕狂;二十八歲這副樣子,是幼稚;三十八歲這副樣子,要睇醫生。

從事與藝術有關的人,成功與否在於四個因素──天分、性格、運氣和後天努力。我認為天分佔40%,性格佔40%,運氣佔19%,後天努力佔1%。當然,也有人寫了一本書叫《1%的可能》,是否「值博」閣下可自行決定。我從前不信「性格決定命運」,出來工作以後不能不信。社會上確實有不少人明明擁有天賦才華,卻因為性格問題活得一塌糊塗,例如經常鑽牛角尖、極度介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負能量爆燈之類,最終可能未有什麼成就已燒炭bye bye。性格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摧毀一個人。所以我把性格放在跟天分同等的位置,各佔40%。

沒有天分的人只需要做一件事──wake up。世上有N種職業,為何偏要死心眼的往沒前途的地方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