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白花青的錦鯉躍然在碗底/臨摹宋體落款時卻惦記着你/你隱藏在窰燒裏千年的秘密/極細膩猶如繡花針落地/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你/在潑墨山水畫裏/你從墨色深處被隱去」。台灣作詞人方文山為周杰倫所寫的《青花瓷》其中兩段,已經包含了青花瓷的一些歷史和特色。
瓷器,根據吳仁敬和辛安潮合著的《中國陶瓷史》,是發明於漢朝。在漢朝以前,連「瓷」字都尚未出現。漢朝因為交通發達,跟羅馬以及東歐一些國家都有貿易來往,所以傳入了青、灰、黑等釉色。及後更出現了瓷場(在浮梁縣),燒製最早期的瓷器。到了唐宋時代,製瓷技術已經漸趨成熟。不過真正令瓷器發揚光大,出現舉世聞名的青花瓷,是在元朝。
蒙古人統治中國的九十八年間,大部分時間都廢除了科舉。對於那些十年寒窗苦讀,就是為了考取功名,可以中個狀元,娶個公主的讀書人來說,沒有科舉,無疑是把他們那個知識能改變命運的夢想徹底敲碎。於是,不少讀書人為了生計,便要出外找工作。由於他們能文擅畫,一些製瓷商便要求他們在瓷器上畫複雜的工筆畫。加上當時海外貿易發達,一種從波斯進口的「蘇麻離青」,令藍色更為濃艷。這些配上以艷藍勾勒中國畫的白瓷,瞬間成為外國商人一見鍾情的器物,當時青花瓷外銷國便有五十多個。青花瓷製作到了明朝,更達超凡水準。永樂、宣德、成化時期的青花瓷,分分鐘可以在拍賣行以一、二千萬出售。
我的考古筆記提醒我,上等瓷器的標準是「白如絹、薄如卵、清如磬、明如鏡」。而好的青花瓷,藍色應該愈藍愈好,畫作必須清晰,瓷底要夠潔白,瓷器本身還要輕。
青花瓷還有一個民間傳說:元朝時一個名叫廖青花的女子,因為想替未婚夫找到能畫在瓷器上的優良顏料,便冒着嚴寒上山。幾經艱辛找到了石料,可惜身體卻冷僵。後來她的未婚夫找到她的屍體,並把石料帶回鎮上努力鑽研,終於製成了艷麗無比的青藍色。為了紀念未婚妻,這種瓷器便稱為青花瓷。就像歌詞裏「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一樣淒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