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錯要認 打要企定

2011年3月19日

政在生活

錯要認 打要企定 周一嶽


放大圖片

這幾天,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頻頻為日本進口食物的安全解畫,又向市民呼籲食鹽無助防輻射。周局長在政府高官之中,曝光率算相當高。香港市民能夠放進口裏的東西,都關他的事。食物安全以外,醫療及衞生問題亦隨時人命攸關。

為市民身體健康把關的他,向公眾道歉的次數在局長之中亦幾可稱冠,難怪他在官場上有「每周一鑊」的別號!

龍門失守被喝倒采,周一嶽不是雙手抱頭,跺腳發洩,而是「有錯要認,打要企定」。面對壓力千斤重,周局長卻認為「做人哪個時候沒有壓力﹖」做學生哥應該沒有做局長般大壓力吧﹖「我最大壓力就是青少年時期,當時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應該如何。」日子有功,肩負重擔都可以箭步如飛;在無重狀態下,反而寸步難行。

接燙手芋 每周一鑊

周一嶽其實很親切及有幽默感,沒有高官腔調。跟他共事過的政務官朋友亦曾向我盛讚這位頂頭上司夠實幹。可惜,公眾在鏡頭前看到的周局長,通常都是神情肅穆地交代食物衞生問題,而且很多時候都有「鑊氣」。

若非當上掌管市民健康的問責局長,光做個食物及衞生局大使,他也很稱職。不煙不酒可說是「職責所在」亦意料之內,但運動健將倒不是一個形象。

中學一年級身高未夠五呎便考獲救生員資格,曾是香港羽毛球代表隊青年軍、港大最佳運動員,現在他仍至少每星期打一次壁球,以維持健康的心肺功能。記者知道他喜歡音樂,跟他談起Carpenters木匠樂隊女主音聲音圓渾,局長竟以「她死於厭食症」作回應。不忘提醒我們要有健康的飲食習慣。政績如何,歷史自有公論,但起碼表面工夫,一定要做到足。

2004年7月,周一嶽接替因沙士一疫而辭職的楊永強,當上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當時的特首董建華致電找他的時候,他的反應是「有冇搞錯﹗﹖」「我成世人都沒有想過會做局長。以前我當前線醫生,經常都鬧高官。」

於是他介紹其他人選給董建華。「董生說他都已經考慮過,他真的找不到人,他很desperate(絕望)。或者他亦有聽聞我是有責任心的人,是願意處理難題的人。那麼,不如我試下啦﹗」

接手燙手山芋,過去七年,他變成了被市民及醫生鬧的對象,有什麼體會?「使命落在自己身上,要好好珍惜這個機會,不要只計較個人榮辱。我們亦不應該對別人的評價一笑置之,要想想為什麼人家會這樣說,當中一定有原因的。」

周一嶽說「冇人做」他才走馬上任當上局長。當年是港大「冇人爭」,他才當上最佳運動員,一直謙稱自己不是特別出色。1983年他只有35歲就當上瑪嘉烈醫院的顧問醫生,1992年獲委任為伊利沙伯醫院行政總監,2001年出任瑪麗醫院行政總監,2002年出任香港西聯網醫院聯網行政總監。

能力愈大 責任愈大

他說,每次轉去另一間醫院,都是因為有棘手問題在等他處理,去充當「拆彈專家」。

說起昔日仍未做局長時的往事,他對自己的表現,是挺滿意的。其中一個建樹是創公立醫院的先河,在伊利沙伯醫院舉辦開放日。「醫護人員覺得返工經常被市民鬧,感到很沮喪。我們舉辦開放日,市民走進醫院是為了認識醫院的運作,心情輕鬆一點不再只有苦口苦面,同事亦因此而有更大的成功感。」不僅喜歡接受挑戰,肩負重任,他亦懂得為自己及同僚製造正能量。

責任感和成功感,彷彿是周一嶽兩條腿上的驅進器,讓他在事業路上全速前進。

他在醫學院畢業後本來想從事外科,但因為當時沒有空缺,於是就做了骨科。婦產科是外科的一部分,他在見習時期亦曾經做過。「我知道自己一世都不會再做婦產科,所以好勤力去『執仔』,大大話話執過200幾個仔。」

認定不會走婦產科這條路,但當日離開時,婦產科曾經挽留他,證明他工作表現良好,令他覺得很有滿足感。後來在骨科做出興趣來,周一嶽索性不再排外科這條隊,決定當位骨科醫生。

在瑪嘉烈醫院跟梁秉中醫生一起當開荒牛的時候,身為醫院「第二把交椅」的他,在那三年裏「晚晚on call」為前線缺乏經驗的醫生解決問題,學會處變不驚、臨急不亂。他形容那幾年「晚晚駁手指,駁到眼都矇」,雖然工作辛苦,但十分有滿足感。

能力愈大,責任愈大,責任愈大,壓力亦愈大。在任何情況下皆可抱頭大睡,是醫生獨有的本領。面對壓力,亦可以適應,但能像周一嶽這樣,肯定地說出「從未試過失眠」的人,則是異數。「問題今晚是解決不了,那麼一覺醒來明天再想辦法解決吧﹗」

皇仁歲月 曾當煙民

他不把煩惱帶到床上,亦不帶進壁球場上。他不會一個人打壁球,亦不喜歡游水、跑步,他知道做運動要有對手,自己才可以專注於運動之中,完全忘卻工作的煩惱,讓腦袋得到真正的休息。

周一嶽有六兄弟姊妹,父親在教育司署工作,他說父親退休時已晉升至「頗高級」。他排尾二,又是家中孻仔,不愁生活,偏偏年少的歲月就是他人生感到壓力最大的時候。

「我的哥哥姊姊學業成績都很好,我讀書成績差,小學的時候考試經常不及格,又非常頑皮,經常被罰企課室門口,連校長都說『乜又係你呀﹖』雖然他都有羞恥之心,但自言『企企下都慣』,被罰的紀錄,還是一個接一接。

最經典的一次,只有六、七歲的周一嶽因為不交功課,被老師罰抄50次「我以後要記得帶功課」,他沒有乖乖照做,老師加碼要他抄200次。結果他把四支鉛筆紮在一起,中間用雪條棒隔開,造出每寫一次變成寫四次的效果,執筆的是周媽媽,他只負責刨鉛筆。

五、六年級的時候,知道要升中學,開始比較生性,但在皇仁書院讀中三的時候,卻開始吸煙,幸好他只做了三個月煙民。「我食了三個月左右,沒有上癮,又沒有覺得自己比之前有型,後來就沒有再食了。」對現在經常「禁煙」兩個字不離口的周一嶽來說,當時食煙只是因為反叛。

「14、15歲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應該如何走下去,只是想將來不用太辛苦,但又『搵到食』。」即是想不勞而獲。他運動比較好,尤其是羽毛球,因此他曾經想過將來做羽毛球運動員。

入醫學院 改變人生

有時他會不吃午餐,只飲兩支汽水補充糖分,將省下來的錢都用來買羽毛球,但代表香港比賽獲獎,他的獎勵竟然是兩支汽水!「除了比賽有波提供,球拍及練習用的波都是自己用錢買,比賽時我又雙打又單打,打到身水身汗,還要自己畀錢搭車過海,12點先返到家中,結果就是得到汽水做獎勵,指明只有兩支!」

他知道當運動員此路不通,但仍然不知道應該如何抉擇前路。因為哥哥讀醫,書本、顯微鏡、甚至人骨都可以留給他,既然成績又足以令他踏入醫學院的大門,周一嶽才走去讀醫。

他說,當初入醫學院「根本唔知道醫生做咩」,要待大學第三年才對「救病拯危」這個崇高使命有所領會。「之前兩年都是靠上課、背書,第三年上臨床教學,我才意識到日後是要醫人的,不可以好像打波一樣,輸了便算。」

周局長人生的轉捩點,就在那一刻,他發現使命降臨在自己身上的那一刻。自此人生有了明確目標,他認認真真的讀書,尋求醫學知識,成績好信心就愈大。「人生一定要有目標,否則浪費生命。」

周一嶽的太太是外國人,說話不轉彎抹角,覺得他唱歌不好聽會直接叫他不要唱。他也說自小受西方教育影響,對於被人批評、直斥其非,坦言真的是沒有所謂。「只要仍然在位,就要珍惜這個機會,完成自己的使命。雖然我不知道何時會完結。」周局長突然說得有點沉重。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父親戰友良師 影響一生

問周一嶽有什麼人對他影響至深,他說有三個人。第一位是他父親,教他做人要正直、做官要公平。他亦承傳了周爸爸樂天的性格及幽默感。

第二位是曾跟他一起在瑪嘉烈醫院並肩作戰的梁秉中教授。梁秉中醫生現時是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創傷學系創院講座教授,周一嶽形容彼此當時是「一起掙扎」,梁教授甘願犧牲大量私人時間,去為病人、甚至社會謀求突破。當年在醫院有不少病人是因為工業意外而斷了手指,梁醫生見狀,便爭取加強工業安全措施。

第三位,亦是影響他最深的「復康之父」方心讓醫生。除了因為方心讓醫生對復康及中國殘疾人事業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之外,他與方醫生在復康義務工作上共事過後,就被對方的個人魅力所臣服。「方醫生只要跟你說幾句話,就令人對他產生信任。這是一種魔力,一世都學不了。」

「我深信,如果香港早10年回歸,他會當特首!」他很認真地說。

「使命落在自己身上,要好好珍惜這個機會,不要只計較個人榮辱。」

「問題今晚是解決不了,那麼一覺醒來明天再想辦法解決吧﹗」

後記:

誤投無牌龕場

「唔好意思」

完成訪問之後,跟局長談及家人因為數年前政府骨灰龕位短缺,而誤投沒有正式牌照的私人骨灰龕場,現在有點徬徨。周局長立刻「唔好意思」。

正如他所說,當日答應出任局長時「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真正上任後才發現原來「咩都關事」,骨灰龕也是他的政策範圍。他說工作範圍責任愈大愈闊,很期望可以每事都在控制之內,惟有盡力去做,逐一把事情做好。

局長,我明白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