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3日
電影《生命樹》記述主角積克在成長中的掙扎,特別是對喪弟之痛久未釋懷的經。片中有着很多對上帝的質問:「為什麼?」、「那時在哪裏?」、「為何不行好卻要我行好?」……顯示出很大的痛苦、憤怒、迷失和無助感。
影片由始至終沒有為這些問題提供答案,但不斷以威力無窮並廣無邊際的自然現象,提醒我們在人類生命之上,有更大的力量和規律存在,彷彿是上帝打破沉默的回應:「我開拓天地之際,你又在哪裏?」、「我的作為,你有限的智慧又能參透多少?」
最後走出陰霾的方法是:母親把亡兒送往永恒,接納有比人更高的力量在主宰生命,一家人重拾失去了的愛和希望。電影的前段叫人沉重,因它不斷提醒我們人生的無奈,以及那些永遠沒有人能提供完美答案的問題:為何無辜者要受苦?為何我們要不斷處於善與惡、恨與恕、情感和理智、放肆和自律等的掙扎?
但我相信導演的意願是我們能想通並帶着輕省的心情上路:先要認識人的存在只是浩瀚宇宙中渺小的一部分,我們不能憑有限的思考去理解那偉大的規律。
接納人生的限制,包括未能主宰生死和命運的事實,才能不再執着於問沒有答案的「為什麼」,轉而專注於善用我們有限制的心思和時空,快樂地活着。
至於如何快樂地活着?中年的積克在末段向上帝祈求:「保守和引領我們,直至世界的末了。」母親則如此說:「得到快樂的唯一途徑,是要行好和去愛。」
若然你看了這篇文章覺得沉悶,或不知其所以然,那我相信你不會喜歡這部電影,還是不要破費入場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