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6日 星期二

造人不易

2010年1月22日

康和健

顧小培


《四庫全書》的總纂(總編輯)紀昀,在民間通俗故事中赫赫有名,近年內地有電視劇《鐵嘴銀牙紀曉嵐》,就是以他作為主角,其中內容但求有娛樂性,不一定是他的真實經歷。相比之下,紀曉嵐本身的著名筆記(短篇小說)作品《閱微草堂筆記》,書中所述的故事更為「俶詭奇譎,無所不載;洸洋恣肆,無所不言」。後人說他「測鬼神之情狀,發人間之幽微」;然則他生於清乾隆一代,身處前所未有最嚴厲執行「文字獄」的皇帝身旁,動輒得咎,為了自保,若想一抒己見,不能不借託一些荒誕的故事,其中「雋思妙語,時足解頤」,但「間雜考辨,亦有灼見」。紀曉嵐的時代以西曆算,相等於十八世紀後期,其時西方經歷了幾百年的思想黑暗時代,科學開始抬頭,現代科學的雛型理論,也開始傳至中國。其中,例如有關天體運行,中國人其時尚未有「地球」的觀念,但西方在這方面的學說已逐漸生根,被有識見之學者普遍認同;紀曉嵐在「前線」與外國人接觸,自能較平常中國人更早涉獵,他亦有將其理論收入《閱微草堂筆記》的小說內。在〈奇道士〉一文中,他先指出當時思想的謬誤:一般人在黃昏時望向大海,看見太陽在水平線慢慢落下,終於不見,於是以為太陽是掉到水中去了;然後自圓其說,謂「太陽真火,故入水不濡也」。紀曉嵐借道士之口解釋:「地渾圓如彈丸,水則附地而流,如核桃之皴皺」,這正是地「球」的樣子;又說「渾圓者,地無正頂,身所立處皆為頂;地無正平,目所見處皆為平」;在二百年前已正確地描述人與地球的狀況。至於日出之景,他指出「日未至地平,倒影上射,則初見如一線;日將近地平,則斜影橫穿,未明先睹。今所見者,是日之影,非日之形;是天上之日影隔水而映,非海中之日影浴水而出也。」

人的識見與智慧,是一天一天慢慢地建立起來的。最早期必定是揣測臆度,憑主觀的意思推測,但鑽研下去,真相會一點點地逐漸顯現出來;到這時候,我們自當修正古人的言詞。在修正中,我們並不需要將他們的說話一筆抹煞,但亦不應頑固地抱殘守缺,以古人之言為金科玉律、一成不變。《聖經》〈創世記〉中說:「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裏,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我們仍可以接受「神造世人」這個大原則觀念,但不須拘泥於寫《聖經》這個人用的具體字眼:什麽「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裏」,活像是童話《灰姑娘》中的仙女,用神仙棒一點,南瓜變成馬車,老鼠變成車伕:這無疑是古人無知的想像。如果今天教會堅持地說神造人的細節過程必然是這樣,將不接受或有疑者判定為異端邪說,只會令人對「神造世人」這個大原則都動搖起來。〈創世記〉描述的情景是十分戲劇和形象化的,試想像,神手拿一撮泥土,將其塑成「人」的模樣,其細緻的程度是能看見鼻孔,再往鼻孔中吹,哪怎能令人信服?再者,我們現在知道生育的自然過程,在短短的四十個星期內,每一個器官從無到有,其中動員每一個細胞分化、增生、自滅,這絕對是「神」奇,但非一蹴所能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