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6日 星期二

有缺點的產品

2011年4月26日

康和健

顧小培


一位好朋友多年前發覺有癌,患處在喉嚨,馬上醫治,吃了不少苦頭,總算醫好了。早一陣子吃東西吞咽時,感到有一絲絲的痛楚。他心中有前科的陰影,所以趕快找醫生看,卻看不出什麼。醫生說應該不像是有復發的迹象,叫他不用擔心;但痛楚依舊,他耿耿於懷,仍不敢放棄追查,一心只恐怕是之前的癌細胞擴散了。

怎樣才能知道癌有沒有擴散?至今最準確的方法,是接受「正電子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簡稱PET)。用了它之所以能「看」到癌細胞,因為所有癌細胞都有一個特徵,來自所謂瓦氏效應(Warburg Effect)。這是一個由一位諾貝爾獎得獎者Otto Heinrich Warburg早在半世紀前發現的(Science, Vol.123, pp.309-314)。他察覺到癌細胞和正常細胞之間,有一個顯著的分別。正常的細胞有兩種方法從葡萄糖取得能量。首先解釋,為什麼細胞需要能量?這正如我們須進食,為的是要能做到生存中種種的活動。細胞是有生命的,不是閒着在那裏,要不停地生存生長;其中自須有能量的補給。細胞的構造中,有一種所謂分子通貨(Molecular unit of currency),我經常稱之為「生物電池」,此乃是一種叫「核苷酸」的東西,功能是在細胞內儲存能量,儲滿時叫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簡稱ATP)。上述的兩種「細胞生產能量」方法,第一種叫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乃是細胞在帶氧的環境中,藉「燃燒」葡萄糖而成的。這方法的效率甚高:從一個葡萄糖單位能生產出的能量,足以填滿三十八個細胞中的ATP。另一方面,縱是在缺氧的環境中,細胞仍可採用第二種方法去「餵」自己,這方法叫醣酵解(Glycolysis);只不過,醣酵解的機制頗「低能」,從一個葡萄糖單位,只能得到「餵飽」兩個ATP的分量。癌細胞為什麼要捨卻高效率的「氧化磷酸化」而選擇低能的「醣酵解」?它自有其苦衷。

試以一個工廠做譬喻。工廠中不停地造出產品,其中不可能百分百完美。工序中有「品質管制」的一環,有專人在檢視,碰到有缺點的出品,須將其丟棄,不可以用以「交貨」。人體中有數以千億計的細胞,內中間或有出錯,是十分平常的事。但身體中有多種監察機制,牢牢地看管着,防微杜漸。細胞的構造若是有出錯,不能讓它錯下去,否則這些「孬種」愈長愈大,就會成為癌,也就是形成腫瘤。腫瘤發展下去,會危及整個身體的存亡。我將會有多天談癌,這是第一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