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8日 星期四

與欲望的愛與恨

色.慾.都市。

都市最迷人的地方,是因為有很多迪茜亞(Desire)。人生在世,努力工作,得錦衣,嘗肉食,目的也只有一個:「我知道這樣說很cynical,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有很多欲望,都是來自我們想證實我們比別人好。」美國俄亥俄州萊特州立大學哲學系教授William Irvine說:「你想想,如果這個世界只剩下你一個,給你一顆希望之星巨鑽,你想戴上它嗎?」

不想。

認識欲望

那麼,我們可以控制我們的欲望嗎?

「如果人沒有欲望,人就不會吃、不會喝、不會呼吸。那麼,你就會很快死去。我們根本沒有可能『對抗』欲望。唯一可以做的是,如果我們活得好一點,順心一點,就要選擇清楚我們想要滿足什麼欲望,以及如何安排欲望的先後次序。」Irvine教授說。

人自處,就要首先學會認識欲望。

尤其在香港生活,欲望太多、太接近。孩子嚷着要一個NDS,你給還是不給?有家長說:「我不想買給他,但是,他的同學人人也有,他沒有,他會不開心。」有欲望,很容易會令人沉迷。看《色慾都市》時,看到那個限量版LV手袋出場,在場港女觀眾的尖叫,都是一種欲望的投射。Irvine教授在2006年寫了一本叫On Desire的小書,以(當然是英文都算不錯的那一堆)中七學生都明白的語言,去探討「欲望」這問題。

「所有人都有欲望。耶穌、佛祖都有欲望。他也有『把自己認識的事情傳達出去』的欲望。人類要面對自己的困境,就要首先了解自己。一路成長,走到這一步,我們都已經有既定的『處事方式』。但當我們發現我們沒有辦法處理我們的欲望,有時會很麻煩。」Irvine教授說。

Irvine教授說的「不可控制的欲望」,有很多個來源。比方說,我們常常聽到人家訴苦說:「我冇得揀,我一定要咁做。」人把自己放到一個「無選擇」的位置,是因為他們有太多別的欲望,如被社會認同、如想賺更多的錢得到什麼的「欲望」,或是想跟「同年齡的人處於一個類近的社會地位或物質質素環境」,就多了很多賬單。

「物欲,是另一種深層和進化了的欲望變形。即是,我們買東西,是因為我們想人家覺得我有社會地位,或是吸引異性。不同的文化環境,會令我們有不同的欲望。」Irvine教授說:「因此,某程度上,那些說『我沒有選擇』的人,是對的。我們的確是沒有選擇,卻被人告訴我們生命是有選擇的。這是人生其中一個殘忍的真相。但,就算我們是沒有選擇,我們都會有機會活得很好。」

方法是我們要認識我們的欲望。

「首先第一步,是我們要認知和認同,我們究竟花幾多力去令別人對自己留下印象(impression)。第二步就是要記住,究竟我們令人記得自己後,我們得到幾多的快樂,或是幾多的痛苦。如果我們可以做到這兩件事,我們的人生排序,就會有很大的不同的。」

找到安寧

事業和愛情上,也是一樣。你買了一層供得腰骨也要斷的樓,你快樂多或是痛苦多?你得到一個有婦之夫,你快樂多或是痛苦多?你減肥的時候,你快樂多還是痛苦多?你覺得你的同學、同事都結婚了,你仍然沒結婚,於是找一個你不愛的人結婚了,你快樂多或是痛苦多?

「人知道自己最終也是為了別人而活,那很好。那麼,首先我們就要學會如何放開別人對你苛刻的評價。你要找出什麼對你是重要、什麼對你不重要。找出你覺得最重要的事,努力去做就好。所以,我相信人生最重要的事,是要找到『安寧』(tranquility)。我下一本書,就會以斯多葛學派的哲學概念,嘗試找出平靜的方法。」Irvine教授說:「人不會因為他們擁有某些東西而覺得快樂。擁有的東西,都不是最好的。其中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法,是經常想想,如果你失去一些東西,你會怎樣?如果明天你會失去你的家、你的工作、你的伴侶,你會覺得如何?經常做這個思考練習,你就會珍惜所有身邊的人和事,不會take it for granted。」

一個哲學教授寫了一本pop philosophy,或許會令他變成另一個阿倫迪波頓,但On Desire寫得真的顯淺,顯淺到對哲學有興趣的所謂「高級知識分子」或許會藐視它。

欲望排序

「我是哲學教授,我寫了很多technical paper,兩隻手也可以數得完多少人會讀這些technical paper;而他們讀的原因,只不過是他們在寫technical paper時批判我的technical paper。」Irvine說:「我覺得很累。我想學一學,如何做一些普通人都會明白的哲學文字。這是我desire的事。」

但是,當我們認識了欲望,也不等於我們早上起來,就立即不用上班,或是做一些自己根本不喜歡的工作。有很多人,不論是準備開學,天天花精神心機去做沒有意義的功課和考題的學生,或是天天上班都上網看新聞泡forum等待時間過的OL……大家都知道,生活都是要過下去。

「先將重整自己的欲望排序,重新把自己『想做什麼』和『要做什麼』檢視一次,理應可有幫助。」Irvine教授說:「禁慾主義的哲學家會叫你去令自己變成一個對身邊的人有用的人。我想,這句話你會有用。」

活着是一個永恆的課題,但願你明白,盛事過後,風雨過後,腳痛過後,快樂不快樂過後,活着,都是最終要面對的課題。


Source: HKEJ 29/8/0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