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5日 星期日

小白菊內酯


顧小培

中醫治病有所謂「八法」,其中包括「溫法」,說是以溫熱性質的藥物,袪除臟腑的沉寒痼冷(又稱為「裏寒」或「內寒」)。至於裏寒之成因,解說有二。其一為寒邪內侵,陽氣受困,而致嘔逆瀉痢,胸腹冷痛;必須溫中散寒,以消陰翳。另一為陰寒內生,元陽衰微,而見汗出惡寒,厥逆脈微;必須溫腎回湯,益火救逆。有時胃氣頻仍,摸摸腹部有些冷的感覺,吃一碗滾熱的胡椒豬肚湯後就暖烘烘:莫非這就是裏寒?中醫的對策,首選以吳茱萸入藥,以其性味辛溫,入肝、胃、脾、腎經,能消陰寒之氣,解厥陰之滯;《食療本草》說它是「溫中散寒之藥」。《傷寒論》中載有吳茱萸湯(吳茱萸、生薑、人參、大棗);用到生薑,因它入心、肺、脾、胃、腎經,能回陽溫經,去臟腑沉寒。總的來說,吳茱萸湯乃溫中袪寒劑,能對付「厥陰頭痛」;這是指「由陰寒引致的頭痛」。不過,日本人卻取此漢方(Kampo)來治偏頭痛。其中的道理在哪裏?

偏頭痛的成因,至今未有圓滿的解釋。西醫對偏頭痛各種症狀的觀點,主要圍繞一種神經傳導物,叫5-HT(全名「五羥色胺」5-Hydroxytryptamine)。神經細胞傳達訊息,不是靠直接接觸,而是經一些化學物質,5-HT是其中之一。它的作用很廣泛,包括令肌肉收縮。在偏頭痛方面,頭痛前的閃光(Aura),每每與大腦血管的收縮掛鈎,也恰恰與大腦血管的5-HT分量成正比,換言之,5-HT分量愈高,偏頭痛的症狀愈烈。為什麼有些人特別會有偏頭痛?一組日本學者發現,八成以上偏頭痛患者的血小板(Platelet)特別容易凝聚。另一方面,有足夠資料顯示,一些能抑制「血小板凝聚」的藥,可以紓緩偏頭痛,成效可達九成以上(Neurol. Med., Vol.50, pp.69-75)。再進一步審視,血小板的凝聚,原來就與5-HT有關。血小板中含有大量的5-HT,在血小板凝聚時,5-HT便會被分泌到血液。

其實中醫另有針對偏頭痛的藥,包括葛根、當歸、酸棗仁加川芎。說回吳茱萸湯,在各成份中,除了吳茱萸,藥效主要來源應是生薑。生薑含有生薑醇Gingerol和薑烯酚Shogaol。生薑醇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又能降低5-HT的分泌(Thromb. Res., Vol.103, pp.387-397)。薑烯酚亦如是(Folia Pharmacol. JPN. Vol.88, pp.263-269)。也有補健食品可以對付偏頭痛。此乃一種在歐洲很普遍,叫Feverfew的植物(學名Chrysanthemum Parthenium)。它有點像菊花,其中含有一個叫小白菊內酯(Parthenolide)的成份,後者能大大抑制血小板,不讓它分泌5-HT(Equine Vet. J., Vol.32, pp.497-504)。因此,患偏頭痛者,不妨經常吃冬薑這類零食,或服用一些含有小白菊內酯的補健食品。


6/10/08 HKEJ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