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將心比心

2012年2月21日

顧小培 康和健


一個人若每天都做同樣的工作,做得時間長了,每每會「化」。這個「化」,不是說他已臻化境,而是指他麻木了,對於天天面對的人與物,已再沒有感覺,更失去熱誠,打發了,也就完事了,只求「交差」,絲毫不理會他人的感受。這方面最顯著的例子是食肆中的侍者,連一些高檔者也如是,遑論茶餐廳。一盆菜剛端上來時,尚能慎而重之,或輕輕放下,或恭謹分配,小心翼翼,如珍如寶。待吃得差不多,急不及待地要拿走,在他看來,這碟子殘羹只是「餿水廚餘」,他的職責是清除之,於是想要盡快把工作做完,自己也就輕鬆了,全不管食客的心情。尤有甚者,縱是吃的人同意不吃了,半盆子菜肴着他拿走,他二話不說,當着整桌子人的面前,把連帶的醬醋辣椒甚至一些客人的髒碟子都往盆子裏一丟,因為這樣一來,要搬走就便捷多了。那盆食物在五分鐘之前尚是珍品,現在公然落得這個下場,何前恭而後倨也。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樣想,我每次見到這種做法,都感到他們是露出了本性的猙獰面目:剛才必恭必敬的態度是假的,裝出來的,只因為要憑那碟勞什子向顧客收錢,非得將它視作珍寶不成,現在大家既然同意不要它了,也就毋須造作,什麼難看的動作也可以施展出來,但求草草了事,目的是令自己可以早一些「收工」為主。或者說,侍者是「粗人」,食客這種情懷他們連想也不會想到,不應深責之。那麼,請看一些專業人士。

我認識一位做律師的朋友,年輕剛開始執業時對每一件案子都很「上心」,不但工作投入,也顧及客戶的處境,人家來找律師,當然是因為有了事,亟須解決,他將自己代入情況,全心全意為客人尋求最佳的處理方案,正是憂戚與共。但在做了多年下來,已失了赤子之心,在他眼中,每一位走進自己辦公室的人,只是一棵搖錢樹,首先想到的是怎麼樣把樹上的錢搖下來,樹的死活可不用管,也不再怎麼樣用心處理案子,大多數事情往往有既定做法,套上去可也,是否最適合?不在考慮之列。更重要的,是先照顧自己利益,包括「搖錢」,更包括不令自己負上「做錯」的責任,蕭規曹隨,按本子辦事,是為「交行貨」。另有一位朋友患了胰臟癌,但他很有求生的意志力,幾輪化療下來,折磨得死去活來,卻能憑信心、堅忍、不屈不撓、屢敗屢戰,於是延活了三年多。有一天,他覺得很不舒服,去看醫生;醫生診斷後告訴他,癌已擴散到肝。他大感頹喪,醫生卻道:「都賺了快四年啦」,好像說他死是應該的。用廣州話表達,這算是「攞景」還是「贈興」?我認為每一個辦事的人,不但須有專業的技能,也應有專業的態度。做一件事的目標,可以從兩方面看,一是要令對方(或做事的對象)問題解決,另一是要令自己職責完成,不能只顧後者;在其中,還須設身處地,想一想對方的感受,將心比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