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7日 星期五

金融危機是集體罪行




全球金融風暴自2008年9月爆發以來,有關的討論大致上不離經濟學的思維與範疇。那彷彿是最順理成章的事情—用經濟語言去談經濟問題。可是想深一層,從下面支撐着經濟制度,使其能夠有效、理直氣壯,甚至理所當然地運作的,從來不單單是經濟理論,而是一系列有關政治和道德的信念和價值觀。
重新估定一切價值
金融危機源於不懂滿足的「貪」與不懂節制的「淫」,而貪與淫不但是資本主義的原罪,也是人性。在這個意義上,資本主義把人性最猙獰的一面暴露出來(bring out the worst in people)。從這個角度看,市場上大多數投機、賺到盡和搵快錢的行為,對我們並不陌生。幾乎每個人都有同樣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意志(will),只是手上的工具(instrument)不一樣而已。換言之,金融危機的爆發,整體社會都難辭其咎。正因為本質上這是一宗集體罪行(或至少是collective guilt),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金融改革,而是哲學家尼采所說的、對今日一切價值的重新估定(trans-valuation of values)。
今日的主流價值,就是用金錢來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money a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這種金錢的暴政(the tyranny of money)使人活在倒懸的狀態下,將對幸福的追求簡單化和粗糙化為對快感、速度和即時滿足的追求。互聯網與全球化帶來的虛幻權力感與非理性亢奮進一步蒙蔽世人心智。金融危機其實也是一場價值危機,西方社會要重建它的道德城堡,重新學習做人,就是我們可以從金融危機汲取的最大教訓。

沒有留言: